白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完,有後篇。
周恩來的童年
之所以把此文放在《未來中國》,是因我認為,在未來的中國裡,依舊需要如下一般的教育,這樣才能保證在高科技的未來,人性,社會不變態。
這是我看的周恩來的傳記。以下我只寫寫周恩來幼小時的家庭生活等情況。
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看看這些革命老前輩的傳記,這也是父輩教我的。比如毛周鄧等。提到這些革命事蹟,我發現在鳳凰網上還是比國內的要專注和關注。這或許就是香港臺灣人與大陸人的不同,總感覺他們比國人更國學了,從繁簡二字型中就可見一斑。
周恩來1898年3月5日(清光緒二十四年)生在淮安,即京杭運河,淮河交匯處,自古出韓信項羽吳承恩的地方。他出生在一個師爺家庭,有慎思明辨,縝密周全的傳統。像我們這樣80後的人,還可以見到他當初的情形,都是一大家子的人,有父親一系好幾個伯伯叔叔,有外公那一大系,說不得還有奶奶爺爺那一大系,我自己出生的家庭就是如此,所以得以看到周恩來在他眾位親戚中的背影。(在此,我要對那些90後和一些城市裡的人感到難過了)但隨著社會的發展,走出自己的天地,脫離了親戚,我卻是漸漸感到孤獨了,就像90後,這可以說很大程度上是我的無能了。反觀周,也許在他後來東渡日本之時也有他的孤獨。
這一大家子裡,周的祖父周殿魁死於1897年,他是淮安的師爺,他膝下有老大貽賡,老三貽奎,老四貽塗。周的父親是老三週貽能,他也是師爺。貽賡在外地謀生,貽魁偏癱,貽塗得了肺癆,死後無子,丟下個陳氏,於是在周恩來1歲時過繼過來,由陳氏撫養。陳氏遂成了周的嗣母。
故周恩來有兩位母親,他生母小名冬兒,又因在萬家排行十二,所以叫萬十二姑,她美麗善良,讀過五六年家塾,性格開朗,精明果斷,樂於助人,賢惠能幹。她父親叫萬青選,住在江西南昌,後在淮安清河縣做了30年知縣。他母親還生了周的弟弟。
周由他嗣母陳氏養大,陳氏性格溫和,待人誠摯,辦事細心,仁慈禮讓,由於年輕守寡,遂很少出門,與周恩來相依為命。陳氏自幼喜歡詩文書畫,學識廣博,有文學修養,且她父親是個秀才,精通醫術。陳氏在週四歲時,便開始教育他。認字,背唐詩。5歲後周在家塾讀書。回家後,他嗣母給他講歷史,神話故事。1904年,即周6歲,隨父母弟弟,嗣母搬到清河縣外祖父萬青選家住,萬青選早在周出世不久就病逝了,留下大家子的人,滿屋子的書,盡是詩詞歌賦,通鑑野史,小說。周遂在這萬家的家塾裡,自8…10歲看小說,西遊記是他第一部讀的小說。周愛詩,善與人交往,愛交朋友(如果不是這樣的家庭,很多人是相反的。)所以他的童年是比較快樂的,與外祖父家的同輩孩子也相處很好。(這其中,無窮的樂趣,又豈是這樣大家子外的孩童所能體會的。它對人的影響又豈是其他所有的所謂教育能夠給與的饋贈。)
周還有一個乳母,叫蔣江氏,勤儉樸實,行善積德,是個鄉下婦女。周常去她鄉下家中玩,結識了很多貧窮人民的兒子。(這樣的饋贈,這樣的教育比世上任何教育都可貴。)
所謂“男孩子要窮養,女孩子要富養”的確是金玉良言。在歡樂的同時,也有痛苦。這樣的家庭不可避免,像那個同時代的家庭一樣,開始家境破落。周恩來的父親老實,膽小,能力較差,家庭漸漸靠借債度日。他外祖父又是一大家子人,故糾紛是經常的事。周的生母帶著周恩來常去排難解紛。周從中學到了很多本事。但其生母也因過度勞累,積勞成疾而又愁悶,得肺疾一病不起,在1907年春去世,年僅35歲。他父親也到湖北謀事去了。
所謂禍不單行,他嗣母陳氏因為性格好靜,身體漸消弱。1907年夏周陪她在陳氏的家鄉江蘇寶應縣治病,住在堂舅家,可見是寄人籬下了,那時周還記得她母親講韓信的忍辱負重。1908年夏陳氏被肺癆奪去性命,給周的打擊最大,後寫有《念娘文》。周遂帶著2個小弟弟,護送靈柩回淮安。
此時周10歲,從此周開始當家了。那時周家已債臺高築,周恩來每每要強裝笑臉繼續典當東西借債度日,還要磕頭,內要管柴米油鹽,外要應酬,非常困苦。幸好他伯父周貽賡早有耳聞,常與他書信來往。
他伯父見他聰穎,機敏,遂決定帶他到東北生活求學。此後一生中,周再也沒有回到淮安,就像每個人的童年一樣,永遠的說再見了。
周寫道:“12歲那年,離家去東北,這是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