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疾不起,是謂得道。道者,聖人行之,愚者佩之。”
大意是說:四時(四季)陰陽是萬物的根本。所以聖人為了保持與自然界的和諧,效法天地之德,而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順從這一根本。所以,聖人做到物我相通,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如果不做到物我相通,違背這一根本,就會損害自己的真氣。陰陽四時者,是萬物的始終,生死的根本,違逆它就會有災害,順從它就不容易生病。這就是“得道”。對於這一大道,聖人遵從它,愚者違背它。
所謂順從“陰陽”之理,就是做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而順從四時之理,就是“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春三月……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夏三月……使志勿怒,使華英成秀……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秋三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冬三月……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
大意是說:春天三月主生,效法這一特性,我們應該努力使自己樹立志向,具有生髮之性,同時也生髮萬物與他人,使其生長而不要傷害他(它)們,給予而不要從其處掠奪,鼓勵獎賞他人而儘量不要懲罰。這是應春氣的養生之道。夏天三月主長,效法這一特性,我們應該努力使志向進一步前進和增長,就像使花草生長得更茂盛一樣。這是應夏氣的養生之道。秋天三月主收,效法這一特性,我們應該努力學習使自己的情志安寧,以緩和像秋天那樣的嚴肅,收斂神氣,志向不要外露,這樣可以使肺氣清新。這是應秋氣的養生之道。冬天三月主藏,效法這一特性,我們收斂自己的志向,好像藏匿起來一樣,若有“私意”。這是應冬氣的養生之道。
當然,效法四時,還應該結合“陰平陽秘”,還要從實際出發,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
關於人與社會的和諧,即中合於(傍)人事的問題,以及人的身心和諧,即人保持情志穩定的問題,這裡就不多講了。
2006年10月18日於北京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10·治神
中醫文化隨筆10·治神
所謂治神,本是中醫的一種針法,指透過調製精神,使心態專一,然後可以用針。《黃帝內經素問·寶命全形論》提出了五種針法:“一曰治神,二曰知養身,三曰知毒藥為真,四曰制砭(biān)石大小,五曰知腑臟血氣之診。”大意是說,有五種針法:一是治神,二是知養身,三是清楚藥物的情況,四是知道醫療器械的使用情況,五是清楚臟腑氣血的診療情況。其中養身就是養生。
“治神”是非常重要的。《黃帝內經素問·本病論》:“得神者昌,失神者亡。”《黃帝內經靈樞·本神》:“凡刺之法,先必本於神。”《黃帝內經靈樞·終始》:“專意一神……必一其神,令志在針。”說明了針刺治療中“治神”的重要性。
其實,這五種方法不僅針對針灸醫師,對其他醫師甚至非醫師同樣適用。特別是急症醫師在搶救病人時做到緊急而又從容鎮定很重要。
那麼具體應該如何“治神”呢?
《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蒼天之氣,清淨則志意治,順之則陽氣固,雖有賊邪,弗能害也,此因時之序。故聖人摶(tuán)精神,服天氣而通神明。”這裡的摶精神就是治神。大意是說,我們效法天地之德,就會使自己的陽氣穩固,外邪難以侵害,內心就會安祥、寧靜而靈明(神明),清楚事物的規律和運轉情況。譬如我們在診療患者時懷著一顆慈悲救人的心,自然不會浮躁。
與“治神”相反的是亂神(神明之亂)。《黃帝內經素問·脈要精微論》:“衣被不斂,言語善惡,不避親疏者,此神明之亂也。”大意是說,自己的內務(衣服、被褥)不整潔,好說惡語,言行不分親疏,這是神明之亂。這雖然說的是病人的情況,但是細一分析,對於正常人似乎也適用。一個注重“治神”的人,就應該注意自己內務的整潔,衣服自然得體,起床要及時疊被子,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威儀)。其次注意言行要自制,要根據場合和與對方的親疏程度而決定自己的行為,不要使用惡語。
《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大意是說, 陰陽之理是天地之大道,萬物運轉的綱紀,事物變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