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之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自從北元統治者脫古思帖木兒被藍玉大敗後,逃到土刺河,被也速迭兒殺死後,蒙古內部開始陷入連綿不斷的內訌之中,先是鬼力赤殺元朝的坤帖木兒汗,被阿魯臺等擁立為大汗(或可汗)。廢元朝的國號,稱韃靼。初期與明朝通好,接受饋贈。又時與瓦剌部相攻殺,曾毒殺“忠順王”安克帖木兒,導致蒙古內亂不已,其間雖然有過幾次統一,但終究是因內亂,力量分散,未能明朝始終未能構成傾覆性的威脅。
昔日縱橫天下的蒙古,已經不再是明朝最主要的敵人,而是明朝的“邊患”,基於蒙古力量的變化,朱棣才對於鬼力赤表示了極大的友好,承認了他對於蒙古各部的宗主權。但鬼力赤也並沒有保持汗位有多久,幾年後,竟被阿蘇特部阿魯臺和衛拉特部馬哈木的聯軍打敗。阿蘇特部是蒙古化了的伊朗人,起源於高加索,因蒙古帝國西征而進入四川、蒙古高原,元朝時期,有幾個軍團全由他們組成。而衛拉特部是森林蒙古人中的一個強大地部落,在成吉思汗時代被稱為“林木中百姓”,主要定居在貝加爾湖西岸。
阿魯臺和馬哈木都不想成為蒙古帝國的大汗,他們最為希望的還是自己的部族獨立於蒙古人之外而獲得外部承認,因此,在打敗鬼力赤後,便表示效忠明朝,證明自己不同於其他爭奪蒙古帝國汗位的部族。這樣是明朝求之不得的,朱棣當即給了他們極大的支援。依靠這種支援,衛拉特部將其勢力範圍擴張成從貝加爾湖西岸到額爾齊斯河上游的整個西蒙古地區。然而,阿蘇特部和衛拉特部對於蒙古中部和東部控制都沒能長久,貴力赤之子額色庫重新崛起,與阿魯臺和馬哈木爭奪大汗寶座,雙方進行了十幾年的戰爭。
正是這樣長期的戰亂,北元的皇帝已經逐漸喪失了對蒙古全境的控制權,蒙古帝國也分裂為三塊,分別是蒙古本部(也就是後來的韃靼),瓦剌,兀良哈三衛。
三部中,韃靼多是蒙古本部,佔據蒙古高原,由黃金家族統治,屬於蒙古正統,但經過明朝多年的打壓,尤其是朱棣五次出兵蒙古,本部精銳盡數被朱棣大軍所滅,所以在三顧勢力當中,韃靼最為虛弱。
自朱元璋派遣馮勝遠征遼東,馮勝兵不血刃地降伏了納哈出,並設定了泰寧、福餘、朵顏三衛(軍事單位),後統稱朵顏三衛,並在此安置投降的蒙古人,朱元璋將這些人劃歸寧王朱權統領之下,三衛自大寧前抵喜峰,近宣府,為朵顏衛;自錦、義歷廣寧,渡遼河至白雲山,為泰寧衛;自黃泥窪逾瀋陽、鐵嶺至開原,為福餘衛。朱棣靖難起兵,合併寧王軍眾,挾寧王南下(後徙封南昌),以三衛蒙古首領脫兒火察為都督僉事,哈兒兀歹為都指揮同知,掌朵顏衛事;安出及土不申俱為都指揮僉事,掌福餘衛事;忽刺班胡為都指揮僉事,掌泰寧衛事,三衛三百五十七個頭領,各授指揮、千戶、百戶等官。
朱棣稱帝后鑑於三衛立下了不少功勞,與三衛約定,脫離寧王而自為藩部,每年發給耕牛、農具、種子等從事農耕,在廣寧等地互市。成祖棄大寧,旨在使三衛為北邊屏障,解除南下奪位的後顧之憂。三衛由此成為半獨立的藩部,處於明朝與韃靼之間,算是朝廷暗插的一股實力。
瓦剌,最初居住在八河地區(今葉尼塞河的八條支流地區)。人數眾多,有若干分支,各有自己的名稱。元時開始南下,定居於阿爾泰山麓至色楞格河下游的廣闊草原的西北部,並改狩獵經濟為畜牧經濟,兼營部分農業。瓦剌有四大部或四萬戶,簡稱“四”。
到永樂一朝,朱棣對韃靼用兵,使瓦剌首領猛哥帖木兒乘時而起。明成祖朱棣即皇帝位後,即派使臣告諭瓦剌部。永樂六年馬哈木等遣使嚮明朝貢馬請封。七年,其首領馬哈木、太平、把禿孛羅分受明封為順寧王、賢義王、安樂王。三王中馬哈木勢力最強,朱棣連年攻打韃靼,韃靼勢衰,瓦剌乘機南下。十年,攻殺韃靼的本雅失裡,進而南下攻明,漸漸威脅到明朝邊境,引起了朱棣的警覺。
永樂十二年,朱棣親自率領大軍北征瓦剌,直至土剌河。翌年,馬哈木等貢馬謝罪。不久馬哈木死,子脫懽,承襲父親馬哈木被明成祖封為順寧王,這些年,倒是老實本分,但自從朱棣死後,差不多一年多的時間裡,楊榮敏銳的感覺,這位披著羊皮的狼頭慢慢露出一些猙獰的面目來,先後對周邊部落,進行不少攻擊,如今竟減少牛羊的貿易,還輸送了不少使者,這可不是一個恭順著該有的態度。楊榮追隨朱棣處理邊防多年,深知朱棣對蒙古的用意,扶持瓦刺,安插兀良哈三衛,搞這麼多,無非就是分化元帝國的勢力,就像漢武帝的推恩令一樣,一點一點的分化藩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