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部分 (第4/4頁)
猜火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兵。但在向何處撤兵的問題上,兩人產生了重大分歧。耶律敵烈以為,西邊的小河很淺,應將軍隊撤至河的西岸,重新整頓,然後再與宋軍交戰。很明顯,遼軍雖然遭到了伏擊,但統帥仍不甘心,依然還要擊潰宋軍、打過黃河去。
()免費TXT小說下載
而劉繼業以為,此時已經很難再與宋軍交戰了,更難以取勝,應不顧一切地向北撤,不然將招致重大傷亡。劉繼業還對耶律敵烈言道“宋軍既然在東邊的山林中設有伏兵,那就極有可能在河的西岸也設有伏兵……”
劉繼業所言自然是正確的,但耶律敵烈置之不理。耶律敵烈一邊命令部隊死命地抵擋東邊殺過來的宋軍、一邊組織起一支萬餘人的軍隊向西涉渡那條小河。結果當然只能如劉繼業所料萬餘遼軍剛剛涉過那條小河,還未在河岸邊站穩呢,一支宋軍就突然衝殺過來,萬餘遼軍至少在小河的西岸丟下三千多具屍體,餘部又狼狽地逃回小河的東岸。
耶律敵烈終於明白情形不妙了,也沒用劉繼業建議,就慌忙下達了全線北撤的命令。只是這命令下達得有些遲了,在宋軍的圍追堵截下,遼軍和北漢軍僅被殺死者就達兩萬多人。古城一戰,宋軍大獲全勝。
宋軍不僅取得了古城之戰的勝利,還迫使遼軍取消了大舉犯宋的計劃。只不過,遼軍和北漢軍在撤往太原的時候,把宋朝晉、絳二州的百姓和財物一擄而空。對宋朝而言,這自然是一樁不小的損失。
趙匡胤的使者馳到了秦滔和李繼勳的軍中。趙匡胤旨令林倫平、李繼勳班師回朝;秦滔因立有戰功,升任晉州刺史,領一路人馬,就駐紮在晉州城內,負責對北防務。從此戰役之後,秦滔威名大振,成為趙匡胤和大宋朝的一位獨當一面的地方大吏。繼張俊之後,大宋王朝又出現了一位傑出的年輕將領。
當古城大捷的訊息傳到汴京後,滿朝文武都紛紛稱頌當今聖上慧眼識人。連趙光義也情不自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