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餘的放電生物只是用放電的手段來偵測獵物或者自衛。
雙髻鯊的探測生物電本事最大,十億分之一伏特的微弱電流都逃不過它的“法眼”。蝦與蟹等小生物的神經傳導電流都是它偵測的物件,就算躲到水底的沙石裡也沒有用。
因為去收集巨型電鰻的一個科學家不幸被電昏,唐寧帶著看好戲的心情去看望了他,少不了一頓友善的奚落。巨型電鰻進化得把所有的內臟都集中在離頭部不遠處,其餘的身子全部都是能放電的細胞,聯合起來最高能達到700伏特,連凱門鱷也能被它電昏。
當獵物在水中時,如果昏迷,就會溺水而亡。不過,電鰻的本事還不僅於此,它還能以省電模式遙控小魚,只釋放適量的電力,使獵物的肌肉麻痺動彈不了,乖乖地成為電鰻的盤中餐。
在看望科考學者的時候,唐寧心生一計,貌似學習電鰻的捕獵辦法可以部分解決濫捕濫殺的問題。唐寧對開放他發明的捕魚技術始終有戒心,害怕被用來大規模漁獵,會使野生動物急劇減少。
如果使用點對點電擊的辦法來捕獵,每一次電擊都有紀錄。再把雙髻鯊的電力偵測技術也學過來,那就是連獵物的大小各類都能判斷個大概,因為魚類的神經傳導方式是各異的,就像人的心電圖有自己的特徵一樣。
配備了識別晶片的電擊漁具非常安全,因為能識別人類,而且唐寧準備使用的是電鰻的“定身術”,而不是擊昏術,萬一把錯誤的目標麻痺了,也不會造成損害。
經過一番實驗,發現將中等大小的魚類定身的電流最佳工作範圍是三米半徑,即使是100米寬度這樣不小的河,僅需要了30個節點就能“封鎖”一條河。你要是嫌守株待兔不過癮的話,左右各有一條小船,溯河而上就能把n公里內的魚一網打盡了。
每一個節點都安排一個“寶葫蘆”,其實是一個小水泵,能夠以抽水的方式對準無法動彈的獵物吸水,將獵物收入透明的塑膠做成的寶葫蘆中。寶葫蘆是真的分成兩個倉,裡面有一個大葫蘆專門用來關押獵物,只有在收魚的時候極快速地開啟一下,保證獵物不能越獄。
科學家們對這個寶葫蘆的戰鬥力肅然起敬,太厲害了,簡直能做到想捉什麼魚就捉什麼魚,想捉多少就捉多少。當然,除了電鰻這個老祖宗自帶防電功能無法捕捉之外。
以後科學家們出勤的時候再也不愁沒有魚吃了,只要在兩岸固定,用寶葫蘆電網來一個霧滿攔江,天天來全魚宴也沒有壓力啊。據不完全估計,這種捕魚裝置的生產力足以保證一個寶葫蘆供應一個10人科考組的能量和蛋白質需求。
有個科學家建議用這種方式來做獸阱,因為它們經常有捕捉野獸然後給裝上追蹤器之類的任務。以前科學家們使用的是用誘餌和獸籠的辦法,經常碰到有不相關的野獸來把他們的誘餌給吃掉,結果抓到的是不相干的野獸。
空氣不如在水中那樣導電,所以不能直接偵測出是哪種動物,但當它們踩到導電網的時候晶片就能分析出這種動物的各類,至少是動物的體重。電子化的獸阱仍然可以放誘餌,但有保險措施,電偵測技術發現不是目標的話,立即釋放“嗚嗚嗚”的警報器把不相干的動物嚇跑。
也可以在獸阱邊上放一個攝像頭,先看看是什麼動物,如果是很常見的非珍惜動物,可以抓起來當晚餐,換換口味。用來打牙祭的電網可以部署得很大,只不過是消耗幾十米幾百米的導線而已。
獵殺用的電網根本不用籠子,直接把野獸電昏過去,搶在禿鷲趕來之前把野獸撿走就ok了。
在一程度上,發展漁獵就是保護它們的棲息地。因為畜牧業跟農業都是要佔大量的耕地的,這跟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存在競爭關係。而漁獵產業要搞得好,最重要的是保護生態,讓野生動物以最好的狀態生長。
如果要讓述的論斷成立,必須是合理的漁獵,所以只有在電擊漁獵技術成熟之後才可能。每一次電擊之前感測器都會把獵物的身份自動存檔,所有的資料將來要交給溫莎財團控制的漁獵工具公司去審查。
下一個農業變革,唐寧已經決定使用可控漁獵技術來大規模替代傳統農業,以達到返璞歸真、天人合一的境界。如今,大規模工業化的農業為人類提供了最大的食物來源,但這種方式沒有美感。
唐寧已經決定打規模打壓傳統農業,都市農業公司在老闆的一聲令下之後開始大幅降價。歷史上那種工業產業補貼農業的事情在發達國家再也不會出現了,因為唐寧要用都市農業代替傳統農業,而以農業為生的人口則引導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