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水馬龍0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3。兩個一把手(2)
洪書記主持政府工作時,正值全國性的舊城改造風潮,一時大拆大建風起雲湧,按照他的設想,陽城面貌要想天翻地覆,必須實施“城市更新”,設法把城市從破爛中解放出來。而解放的唯一途徑,便是大面積拆舊建新。
丁松市長則強調“大城市”的概念,認為現代城市樓房唯高,馬路唯寬,一切都應當講究大氣派大手筆,甚至提出建設國際大都市的口號。
好在陽城委、府兩邊的矛盾是個老問題,政府主官的想法一般很難兌現,因此,洪書記、丁市長的城建理念都未能順利施行,否則,若是真的遵照執行起來,陽城早就不知變成什麼樣子了。
馮開嶺擔任分管城建的常務副市長以後,一方面需要設法解決城市規劃無序、建設思路混亂的問題,一方面又要在洪、丁之間的矛盾夾縫中求得平衡與生存空間,委實吃了些苦頭。
雖說沒有專門接受過城市規劃、建設方面的專業培訓,過去在省市機關工作也從未涉足過城建領域,可馮開嶺畢竟是接受過高等教育、善於吸收新知識的新生代,早在擔任分管農業的副市長期間,他就發現陽城城建的混亂,完全是因為黨政主官各自為政、相互拆臺造成。
在馮開嶺看來,陽城的城市建設既不在一味求新,也不在片面求大,而是應當考慮城市的歷史與現狀,著眼於未來發展,充分體現城市的特色與個性。
陽城是江城、水城,也是一座有著豐厚歷史的文化之城,如何把這兩方面的特點既充分突顯出來、又有機融為一體,應該是解決問題的一個根本點。
13。兩個一把手(3)
於是,走馬上任之初,他悄悄出去走了一遭,考察城市保護、開發的樣板,問計國內知名專家,最終決定圍繞眼前這條縱貫陽城市中心的十里護城河做文章。
具體說來,就是以這條城市內河為主線和媒介,把整座城市裡星羅棋佈且又相當分散的寺院、廟宇、塔樓、名人故居等等古建築串接起來。
如此,原本鬆散的城市佈局馬上就緊湊了,貌似死寂的建築物讓流動的水給帶活了,斷隔的城市發展脈絡也一下變得清楚而連貫,即使是那些在過去拆建中遭到破壞的東西,慢慢也可以得到恰當的修復。
馮開嶺的這個城建理念,雖然得到上海同濟、北京清華等著名高校幾個建築學泰斗的一致好評,在陽城卻不敢冒昧端出。
此前相當長一個時期,陽城的實際情況是,凡是有關城市建設方面的議案,大到拆除一片建築、新建一條馬路,小至搭一座橋、造一塊綠地,丁市長說東,洪書記偏說西,政府這邊定下一橫,市委那邊非得改成一豎,因此,要想真正做成一件事非常難。
在夾縫中磨礪了一段時間,馮開嶺慢慢也悟出了竅門。
護城河改造方案形成之後,他即以增強城市規劃、建設的科學性為名,提出建立一個城市建設智囊團,藉助省內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設計單位的知名專家,廣泛為陽城的城市規劃和建設出謀劃策,甚至充當幕後決策者的角色。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13。兩個一把手(4)
為了平衡委、府兩邊的心態,在組建這個智囊團的時候,馮開嶺把開列專家名單的權力基本上一分為二,主要交給洪書記和丁市長定奪。
這樣,他的城建理念既可以得到智囊團的檢驗、論證與完善,又可以藉助智囊團的名義來順利推行,巧妙避開了委、府兩邊根深蒂固的矛盾。
事實證明,這是個非常充滿智慧的決定。護城河改造方案一經提出,就得到智囊團的首肯,洪書記、丁市長自然也非常滿意。
事實上,關於這條護城河的改造,早在馮開嶺當年離開陽城到省裡工作時就已列入規劃,可直到他回來當了常務副市長還沒見動靜,其中主要原因就是洪書記主張沿河兩岸搞高檔商鋪,建設十里商業步行街,而丁市長則主張建造超寬馬路,形成新的城市中軸線。
而現在建成的這種沿河景觀帶,兩邊以綠化帶、水上觀光走廊為主體,嚴格控制岸上建築的密度、樣式、用途、層次,水面則修建或重建了一些不同朝代、不同風格的橋、亭、榭,一座城市因之而神韻漾動,流光溢彩。
如今的護城河,一改過去汙物漂浮,臭氣逼人的景況,碧波盪漾,垂柳依依,彎彎曲曲環護著大半片陽城市區,一頭連著大運河,一頭連著長江。
河的兩岸,用花崗岩做了斜斜的護坡,兩邊是寬寬的花圃,臨水搭了一條木質廊橋。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