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廢很小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小冰河時期的降臨,不以人的意志推遲,這是天道運轉的規律。
接下來的光景,只會一年比一年冷,直到西湖徹底結冰。
兩浙路與江南以往可一年三熟,那是因為溫度適宜,但若冬季氣溫過低,冬小麥就無法存活,變成一年兩熟,每年產糧量會銳減兩至三層。
所以,韓楨必須要尋求新的糧倉。
交趾從古至今都是糧倉,紅河三角洲土地肥沃,氣候正好,乃是上上品的糧食產地。
韓楨方才並未有一絲一毫的誇張,在紅河三角洲種水稻,是真的不用插秧,扔一把種子下去,三個月後就能豐收。
既然交趾這麼好,那為何自古以來,都不受中原王朝重視?
原因很簡單,統治成本太高。
秦漢那會兒就不用說了,唐朝倒是有能力真正統治交趾,可問題是唐朝那會兒氣候回暖了,中原是亞熱帶,關中都極少下雪,連兩浙都沒空開發,哪有功夫去管萬里之外的交趾。
趙宋時期,隨著造船業飛速發展,海運興起,航道也更為成熟,從交趾運糧回國內,比之陸路要省時省力。
但問題是,就趙宋這慫樣,在西夏、遼國的夾擊之下艱難自保,還打交趾?
縱觀歷朝歷代,有機會真正統治交趾的,唯有明朝。
可惜當時政策出了問題,花費大力氣打下了交趾,既沒有移民,也沒有拉攏交趾的精英階層,而且駐地官員還搞起了高壓暴政,最終只能灰溜溜的走了,讓交趾變成藩屬國進貢。
這純粹是決策問題。
漢文化圈最強的是甚麼?
是同化!
夷狄入華夏則為華夏,華夏入夷狄則為夷狄。
在文化輸出這一塊,華夏對周邊國家是碾壓式的,堪稱降維打擊。
白居易每出一首新詩,都能讓倭國天皇欣喜不已,拜讀數十遍。
高麗國君做夢都想當中原的藩國。
東京城但凡出了膾炙人口的詩詞,不消幾日,就會在遼國貴族之間傳唱。
就連西夏,朝堂之上的文官都是清一水兒的漢兒。
不過相比起遼國、高麗以及倭國,西夏稍稍好一些,歷代皇帝深知華夏恐怖的同化能力,為了防止徹底被漢化,採取了不少措施,比如党項人不得著漢裝,梳漢人髮飾等等。
遼國就不行了,經過一百餘年的漢化,貴族高層已經被徹底漢化。
你瞅瞅耶律餘睹這幫人,中原官話說的比韓楨都標準幾分,每每提起汴京,眼中滿滿的都是嚮往之色。
想取交趾,兩廣與大理必須要拿下。
且這種拿下,不能像隋唐宋這般羈縻,而是真真正正的統治。
陸賀方才那番話,可謂是說到了韓楨心坎裡。
劉昌的效率很高,傍晚時分,就將陸賀乃至陸家的詳細摺子呈上。
“陸九淵,陸九齡!”
當看到陸賀膝下兒子的姓名,韓楨終於想起來了。
未來新學開創者他爹,難怪先前會覺得耳熟。
陸九淵的名氣比不上王陽明,是因為他是開創者,還處在摸索階段,因此理論體系不完善。
而王陽明是集心學之大成,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就好比朱熹,是站在周敦頤、張載和程頤等大賢的肩膀之上,集理學之大成。
世人皆知孔子,可又有幾人知曉孔子的四位老師呢?
陸家可不止出了一個陸九淵,幾兄弟皆是才俊,一人頓悟,可能是機緣巧合,幾兄弟人人如龍,那就是家學淵源了,離不開陸賀的悉心教導。
由此可見,陸賀其人的才學。
又翻看了一陣後,韓楨發現陸家已經百餘年無人入仕,基本上都在家悶頭專研學問,比之謝家還要純粹幾分。
“不錯。”
放下摺子,韓楨滿意地點點頭。
見官家心情不錯,劉昌打趣道:“陛下打算賞賜他甚麼官兒?”
他服侍韓楨已有一年半了,知曉官家平日裡性子隨和,沒甚苛責的規矩。
韓楨擺擺手:“不急,先放一放,太容易得來的,通常不會珍惜。”
況且,他不會因為一番問策,就授予對方高官厚祿,會先給個不大不小的實缺,試試對方的成色。
俗話說得好,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
是紙上談兵,還是真才實學,當幾個月官兒就清楚了。
韓楨吩咐道:“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