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男人挺好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也證明了冷靜之心思是一種情態,一種深沉的情態。因此所謂追求理性到頭來仍是追求情,只是追求者沒有意識到而已。
而且,所謂追求理性,包含兩層意思,一是追求理性,一是追求理性。追求是情感力量,是內驅力,追求本身就是情感活動。追求理性表明這種追求是出自對理性的熱愛,是出於感情的需要和內心的衝動。就如追求真理是出於對真理的愛一樣。別林斯基所說“激情能使我們對思想的一般理性認識變成對這種思想的充滿著力量和強烈願望的熱愛”(轉引自《演員與電影劇作家》第76頁)正是這個意思。從意識與潛意識的關係說自覺追求什麼是意識活動或淺層意識,而意識往往來自潛意識或深層意識,並被潛意識或深層意識所決定。只是這種決定過程不被意識到而遂以為自己的追求是自覺的。究其實,這種自覺很可能是一種深層的、不自覺的心理力量的表現和流露。
。。
5 有我在而無我執
寫到這裡,關於變態心理在藝術創作中的作用問題可以告一段落了。但有一點還需要再次明確,那就是我們所說的變態心理或潛意識絕不是一個黑暗王國,更不是一個假醜惡的世界。藝術與黑暗和假醜惡是絕緣的。恰恰相反,我們所理解的變態心理或潛意識是愛的王國,是真善美的世界。所以,我們所講的變態心理或潛意識不是傳統意義下的變態心理或潛意識。儘管形式是相同的,內容卻不同了。藝術家在創作中發生變態是抒發的需要,是追求真善美的需要,也是自我發現、自我表現、自我實現的需要。黑格爾講過,人有一種衝動,要在外在事物中實現他自己,在這些外在事物上刻下他自己內心生活的烙印,而且發現他自己的性格在這些外在事物中復現了。“在事物的形狀中他欣賞的只是他自己的外在現實”,“例如一個小男孩把石頭拋在河水裡,以驚奇的神色去看水中所現的圓圈,覺得這是一個作品,在這作品中他看出他自己活動的結果。這種需要貫串在各種各樣的現象裡,一直到藝術作品裡的那種樣式的在外在事物中進行自我創造(或創造自己)。”這就是把內在世界物件化,從而在“這些物件中認識他自己。當他一方面把凡是存在的東西在內心裡化成‘為他自己的’(自己可以認識的),另一方面也把這‘自為的存在’實現於外在世界,因而就在這種自我復現中,把存在於自己內心世界裡存在的東西,為自己也為旁人,化成觀照和認識的物件時”,他就滿足了“心靈自由的需要”。《美學》第一卷第39—40頁。黑格爾講的,正是自我實現的意思。但我認為這種自我實現不可能在常態中求得,只能在變態中求得;不能在有意中求得,只能在無意中求得;不能在有我中求得,只能在忘我或無我中求得。有意表現和實現自我,不是真我、本我;無意表現和實現自我才能發現本我、真我。因為只有在無意、無我或變態中才能徹底脫離用功利的眼光看事物的習慣。借用一句佛家的話說,這就是有我在而無我執的境界。
餘論(1)
多年來,我們比較重視和強調理性,強調意識和自覺性,而比較忽略情感,忽略非自覺性,忽略甚至否定潛意識。這種片面性,無論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造成的消極的有害的後果至今尚未引起人們的足夠認識和重視。
一味強調理性和自覺性,必然忽略甚至否定人情,以及人性,而忽視人性和人情就會導致對人本身的忽視和否定,甚至使人不成其為人而發生兩極分化,要麼是神,要麼是鬼。
凡是人們的活動都離不開情,不可能離開也不應離開情,這本是不待證明的問題。但在過去,情卻是禁區,是被“管制”、“專政”、“改造”直至消滅的物件,幾乎無時無地不在理性和自覺意識的嚴密監督和監視之下,流弊所至,竟出現了這樣的情況,人愈是沒有人情就愈先進;而愈先進就愈要沒有人情。實際上是培植、製造矯情,迫使人做違心、昧心的偽君子,像魯迅當年批駁過的,要人們吃西瓜“也該想到我們的土地的被割碎,像這西瓜一樣”,因而“連一個西瓜也不肯主張平平常常的吃下去”的違反常情的事是太多了,據說只有這樣才能防止資產階級思想滋生,改造非無產階級世界觀。其實,人的思想感情只能有機地發展、成熟。其變化是靠潛移默化,靠薰陶漸染,是在無意識狀態下發生的,所謂“徙善遠罪而不自知”,小至一個觀點的產生,大至某種思想體系的形成,都要經過一個無意識的社會心理過程,存在決定意識,但意識來自無意識,並且其決定過程也是不自知的,即在不受個人意識積極干預的情況下進行的。古人早就指出,“行之而不著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