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3/3頁)
打倒一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時縱有天大本事也無濟於事。所以,這時應該沉得住氣,耐得住性子,耐心等待,酌情而行,直到有利條件的出現。如果明知不可而按捺不住,就會盲幹,勢必凶多吉少。這也是對領導者是否真正成熟的一個考驗許多謀略家所推崇的韜光養晦就集中反映了這一客觀要求。
韜的本意是指弓箭的套子;晦是晦跡,隱藏蹤跡。韜晦即收斂鋒芒,隱藏蹤跡,把展現才華的慾望暫時收藏起來,等待時機的來臨。在成功與勝利的條件沒有具備時要忍住性子等待,是弱者或人處於弱勢時需要的智慧、策略及防禦性的自全之術。藏器待時、以退為進等做法也都是韜晦的具體表現,都要求時機未到不要輕舉妄動。客觀世界十分複雜,很少有哪一個領導者在實踐中從來都是一帆風順,五勞七傷、三災六難在所難免。
在西方當政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臉皮要厚,特別在公開場合被人責問辱罵,甚至扔東西,也要經得住,或一笑置之,一抹了之。若承受不了,就不能也不配當政客,就沒有資格當官。政客們在競選中必須經過被揭個底朝天的煉獄,有“經罵”的基本功。因為西方民主社會是建立在公眾有權“罵”、為官者必須經“罵”的基礎上,“經罵”是制度對個人修養的要求,即使恨得牙根癢癢,也得挺住。
善於忍耐,不計較小事,再次是可以使領導者減少或免除來自某些方面的中傷與攻擊,減輕受到平均主義、嫉妒等不良習氣的傷害,緩和人際矛盾。古人云:“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友。”在小是小非面前,如果總是事事必究,不能寬恕和容忍,甚至風霜利箭,嚴酷相待,即使出發點再好,也難以被受批評者接受,很容易導致情緒對立,結果適得其反。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能寬容待之,給他以知錯改錯的機會,則往往會取得意想不到的結果。因此,不過分計較小事不僅是工作方法問題,也是領導者處理人際關係,善於寬容別人,體現自己寬廣胸懷的要求。小事多屬非原則性的,如果過分計較小事就會貽誤大事;主次不分的領導者,使人不願與其接近;小事多屬非主流性的,如果過分計較小事,就會使對方無所適從,感到不好相處,從而敬而遠之。
所以,有寬廣胸懷的領導者,總是“大智若愚”,不在無傷大局的小事上斤斤計較。領導者在與人相處時,如果鋒芒過於顯露,過早、過快、過分觸及某些人的消極觀念,難免會迅速引起不滿與反對,甚至是軒然大波。“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領導者的言行假如從不遮攔與隱忍,勢必容易妨礙所要實現的目的,正如康德所形容:“生氣是用別人的缺點懲罰自己。”而怎麼減少或避免被這些問題所糾纏與阻滯呢?最好的辦法之一就是在感情與精神上做出忍讓,對自己的才華、鋒芒加以適當掩飾,適當緩解那些好妒者、好事者、好計較者的變態心理,不至於一下子失去平衡,起碼可以避免過早、過強地激化矛盾,從而為自己更好施展抱負創造更好的氣氛與條件。
“讓三分風輕雲淡,退一步海闊天空。”西漢名臣張良年輕時為了結交能人,結拜名師,漫遊全國。有一次在下邳的一座橋上碰到一個身穿粗布短衣的老頭,竟命令式地叫他到橋下幫自己拾鞋子。張良忍住氣,幫他撿上來又幫他穿上。之後的兩次相約又都讓張良撲空,但張良始終沒有動怒。僅憑這一點,這老頭就認定“孺子可教”,把自己平生所學的《太公兵法》傳授給他,使他終於功成名就,成為王者師。
領導者身處複雜的人際環境之中,只有經得起誤解、委屈、壓制、打擊,能屈能伸,任何事情都拿得起、放得下,才能不辱使命,不負所托。當領導,要成就大事,該低頭時就低頭,該忍痛時就忍痛,這不是怯懦,而是智勇。
一個高明的領導者,在複雜危險甚至殺機重重的環境中,在遇到與自己主要利益和主要意圖關係不大的問題時,都應沉得住氣,深掩城府,表現出極大的自控能力,能夠忍辱負重、委曲求全,適應客觀,乃至不惜犧牲自己的名譽,去謀求發展與成功的機會,終將成就大業。
反之“小不忍,致大災”。若什麼事情、什麼問題都不能忍耐,意氣用事,心胸狹窄,則是其領導特質的一大缺陷,是領導活動中的一大忌諱,有時簡直就是致命的弱點。無數事實表明,有些領導者儘管水平很高,能力很強,但由於在一些有刺激性的問題上沉不住氣,以宣洩感情為快,感情用事,結果就引起了很大的麻煩,造成巨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