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疑一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間以外,學生們的確在爭分奪秒,但在爭分奪秒的間隙,還是不免要談談人生,談談理想,談談政治,隨便一個爭論,一個小時就過去了。
在楊銳眼裡,那都是浪費時間。
82年的學生,考不上大學,有什麼理想,有什麼政治可談。
在西堡中學這種鄉鎮中學,考不上大學的命運會是如何?4oo多名學生,先有3oo人要回鄉種地,從82年到97年,種十五年的地是基礎,到了那個時候,18歲的美少年,也要33歲了。這時候,若是不甘心每年賺2ooo元,又肯吃苦,那就可以去城市裡打工,歷經城市底層的黑暗,承受同時代農民工的痛苦,好不容易拿到工資,然後回鄉蓋房,繼續拼搏,運氣好了能做包工頭,在城市紮根,運氣不好了,只能繼續苦下去。
剩下的1oo名學生,包括吏二代在內,十個裡面有九個會進工廠,或者去做小生意,他們要給管理者賠笑臉,賣力氣,做上十五年,若是好運躲過了下崗潮,或者將鄉鎮小店延續了下去,那到了3o年後,或許可以平安退休,否則,還是隻能繼續苦下去。
4oo個人裡面,能有一個人做老闆,開名車,給讀了大學進了政府的老同學行賄,那就算是好運了
楊銳比誰都清楚中國社會的未來走向。
而在他的灌輸下,銳學組成員也只有一個目標,一個理想。
如此豐富的資源,如此清晰的目標,如此努力的奮鬥,若是還不能遙遙領先於鄉鎮中學的同學,楊銳自己也會改變初衷的。
……
第72章 有資歷了
回信略有厚度,摸起來像是有兩三頁信紙似的,這讓楊銳更有緊張的心情,因為他的論文也就好像是這麼厚似的。
“要是被退稿了,我以後都不寄你們,咱可記著影響因子三四十的論文呢,那東西叫神文好不好?”楊銳對著空氣來了一句,才開始拆信封。
真要是被退稿了,他也沒處說理去。人家期刊社退一封高中生寫的專業論文,還需要理由嗎?
“嘶”。
脆生生的信封被楊銳撕開了,手感還挺不錯。
“怪不得那麼多人交筆友,撕信封有點爽。”楊銳胡思亂想著放鬆心情,然後抽出了裡面的信紙,將之抖開了。
正文的字很大,是略有潦草的行書,全文手寫,卻是《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報》的編輯寫給楊銳的信,開頭就是“楊銳同學”四個字。
顯然,看到一名高中生寫了論文,該報的編輯也起了好奇。他既有詢問的意思,也描述了論文送抵之後的流程,頗有介紹情況的意思。
期刊的編輯雖然具有一定的專業素養,但他們只做初審,也就是檢查論文的型別方向是否符合本期刊的要求,是否達到論文的基本水平,至於論文究竟如何,夠不夠資格表在該期刊上,其實是由他們選定的審稿人來決定的。
審稿人既有專家教授,也有曾經表了論文的學者,國際準則是雙向匿名,也就是審稿人和著作者都不知道對方的身份。
這種制度在3o年後是通用模式了,可在8o年代,許多專家都搞不明白,人家編輯好心好意的向一名高中生說明,也確實有心了。
楊銳不由點頭,這可比他以後遇到的期刊社負責任多了。用不了多久,國內的期刊還要收上千元乃至數千元的版面費呢,要不然,怎麼會有那麼多學校給表了論文的教授講師獎金——如果不獎金,就高校教師那點工資,一個月表兩篇論文,怕是連吃飯的錢都剩不下了,高校可是靠著論文數量過活的。
手寫信的最後,留下了編輯的電話,讓楊銳有時間撥打過去,看的出來,這位絕對是好奇爆了。
也是,現在的高校裡面,好多教師都不懂表論文,楊銳一個高中生表了,說是新聞也不為過。
楊銳想了想,決定還是不去打這個電話了。
人家要好奇,就讓他們好奇去,他現在想要的,也就是一張國內學術界的通行證罷了。
有了這封學報上的論文,他就算是表過論文的民間人士了,總不至於再只有高中生的名頭。
不過,楊銳還是急切的想要知道自己的論文表的情況,無論表了多少篇文章,這種激動的心情都是不會改變的。
“有隨信寄來的包裹嗎?”楊銳頭伸到門房裡,邊問邊找。
“今天就你這一封信。”門房的大爺接著八卦的問道:“是不是又稿費?”
“這種還不知道有沒有稿費呢,你說,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