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疑一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只是關心腳下的事情,只關心錢袋子,那是沒有未來的。”
費馬大定理終於說完了,孔繼道嚴肅地說道:“我們華夏的絕大多數學生。花了人生的十二年時光,六年小學,六年中學,認真學習數學。我們只知道數學是門考試,是敲開大學校門的一個敲門磚,自打上了大學之後,這個東西就被我們當做人生當中最痛苦的經驗,刪除了。”
一直在聽講的同學由衷地說道:“我一直都不喜歡學習數學,但是,聽了孔老師講的《費馬大定理》,我才知道,原來數學是如此有魅力,它的魅力光芒萬丈,吸引那麼多智力卓絕的人,把自己的生命獻祭上去,整個數學史,就是一曲波瀾壯闊的史詩。”
另一個同學也說道:“這個時候我才知道數學的美,人類知識領域智力領域的任何豐碑,從來都不是用強烈的目的性建造出來的,它的每一塊磚,每一塊瓦,都是由興趣堆積出來的,興趣不僅導致了最後的成功,而且點亮了其中的每一塊磚,每一塊瓦,每一個人的生命。”
孔繼道深深地看著劉猛,鏗鏘有力地說道:“如果你有一個偉大的目標,你有一個強烈的目的性,但是你發現自己缺乏興趣,你將一事無成。”
眼看時間也差不多了,孔繼道站了起來,足足講了快兩個小時,已經相當於上了一節大課了,孔繼道的臉色紅潤,卻喘著粗氣,有種體力不支的感覺,招呼劉猛就要離開。
同學們聽著波瀾壯闊的數學史詩,彷彿是人類智慧的不斷攀升高峰,就如同田徑場上不斷追求百米內的最快速度,又或者全世界都在攀比著建設第一高樓一樣,總是要爭這個第一人。
同學們忍不住說道:“孔老師,我們都聽的入迷了,不是說有三個猜想嘛?您才講了兩個,我們還想繼續聽下去。”
孔繼道深吸了幾口氣,臉色平和了一些,說道:“呵呵,之所以不說這最後一個猜想,是因為這個猜想還沒解決,想必大家也都知道,最後懸而未決的猜想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最大的進展是我國數學家陳景潤先生在1966年取得的1+2。至今將近50年,一直未有進展,不過,再進一步,這個猜想就要被解決了。”
在場有不少文科的同學,其中一個叫道:“不是1+1嘛?我從小就聽爸爸媽媽說起過這個典故,大家都是這樣說的。”
孔繼道一絲奇怪的表情在眼神中一閃而過,回道:“都是以訛傳訛罷了,正確地說法應該是1+2。”
“孔老師,你就給我們講講唄,哥德巴赫猜想怎麼成了1+2了,1+2不就是3嘛,這有啥好證明的。”
很多同學紛紛響應,確實在大家的記憶中都知道陳景潤證明了什麼1+1,成為世界知名的數學家,可是都很奇怪,1+1這玩意兒到底有什麼好證明的呢。
圍住的同學不肯讓路,都想再聽孔老師說說,大家也都知道孔老師這是最後一節課了,其實心裡何嘗沒有一點悵然若失呢。孔老師可是基礎學部生涯必不可少的一個符號,進入冰城工業大學的學生,基本都被孔老師摧殘過,不過畢業之後。回想起來。都感念這一段刻苦學習《高等數學》的青春歲月。
與其說是想聽孔繼道講講哥德巴赫猜想,倒不如是覺得再也聽不到孔老師的課了。再次緬懷一下他的風采。
孔繼道沉吟了一下,說道:“好吧,一來時間不早了,我和劉猛還有些事情要談談。既然大家對1+2或者說1+1都有誤解,那我就大概講一下哥德巴赫猜想到底是怎麼回事。”
同學們凝神靜氣,都很好奇,解開這個從小一直存在的誤區。
“在1742年給尤拉的信中,哥德巴赫提出了以下猜想:任一大於2的整數都可寫成兩個質數之和。質數是什麼意思呢?又稱素數,有無限多個,意思就是一個大於1的自然數。除了1和它本身外,不能被其他自然數整除,比如2、3、5、71、73、79、241、991等都屬於質數。”
“哥德巴赫自己提出來的問題,但是他自己無法證明。於是就寫信請教赫赫有名的大數學家尤拉幫忙證明,你說這尤拉也很倒黴,因為在數學界的名望太高,不管是費馬大定理還是哥德巴赫猜想,大家都期待他能夠解決,但是一直到死,尤拉也無法證明這兩個猜想。”
“由於奇數,比如說3=1+2、9=2+7、21=2+19等很容易被證明可用兩個質數表示,所以,尤拉在回信中提出另一等價版本的哥德巴赫猜想,任一個大於2的偶數都可寫成兩個質數之和。今日常見的哥德巴赫猜想就是尤拉的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