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就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問題出口,周瑜當即呆住,不知如何作答。身邊孫策則迫不及待的說:“自然是先有的雞了!”
“那雞從何來?”欒奕笑著問。
“自然是從蛋裡孵出來的!”孫策答完才覺得自己給出的答案大大有誤,改口說:“那便是先有的蛋!”
欒奕又問:“那蛋從何來?”
“自然是從雞肚子裡下下來的!”大喬小喬理清邏輯,看到自詡聰慧的周瑜和孫策一副窘態,頓時咯咯低笑起來。
欒奕亦是暗暗偷笑。心想,就不信這“先有蛋還是先有雞”,千年來難以破解的哲學困境難不倒你美周郎。他正了正色,道:“雞、蛋一說先放一邊,先來說說這先有分工,還是先有交換之事!”
88生命的起源
欒奕以袖遮面滿飲一盞美酒後,將個人理解的交換、分工先後次序講了出來。
他向周瑜強調,世上之所以出現分工和交換,是因為人有需求,可是人的精力和時間畢竟是有限的,很多需求是以個人,或者一個家庭的精力無法滿足的。怎麼辦?於是便有了分工和交換。
歸結而言,需求是分工和交換出現的根源,人的精力和時間有限是基礎。
同時,人生活在環境中,環境對人起到極其重要的影響。最明顯的一點,不同的環境給生活在這裡的人提供了不同的生產資源,比如說:生長在山中的古人,最早以採摘果實、捕獵生活,生活在河邊的人以捕魚為生。在上古時期,山林中的人可能就無從見到魚類,離開魚類他也能生活下去,所以這時他對於魚是沒有需求的,或者可以說他這種需求是隱藏的、隱形的。隨後他見到魚類就產生了對於魚的需求,但這時他並沒有捕魚的的技術,怎麼辦呢?他就用果實換取魚類!同樣的過程比之於以魚類為生的人類!
可見,分工的存在先於交換,只不過這種分工並非人為,而是大自然鐵律影響下,在不經意間給人們分配了不同的工種及相應產物,又因人們對不同產物的需要,再延伸出來的交換。
講完這些,欒奕輕抿一下乾裂的嘴唇,又端起酒盞來,一飲而盡。“周郎可明白了?”
“環境影響世人?”周瑜沉思低喃,後行禮,正色道:“聽子奇先生一言,瑜茅塞頓開。只是……”
欒奕問:“噢?對這先有交換還是先有分工之事,周郎還有不解之處嗎?”
“非也!”周瑜搖了搖頭,道:“先生講得詳細,瑜聽得明白。”
“那……”欒奕不解!
周瑜俊朗上,露出幾分少年獨有的,略顯可愛的靦腆,道:“瑜想提之問,與《原富》無關。實想知子奇先生剛才所說,問題之答案。這世上,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先生大才,想必心中早就有解了吧?”
“大才之名,欒奕實不敢當!”欒奕擺手謙虛,環視一眼坐上諸人,見周異、孫堅、橋玄、關羽、張飛無不直勾勾看著自己,孫策、大喬、小喬幾個小孩更是眼巴巴,一副求知若渴的模樣。唯典韋心中有解,姿態端莊。
欒奕不由暗暗自得。他緩緩道:“要解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就必須先從生命的起源說起……”
一聽欒奕要講解生命的起源,滿艙人等眼神中露出的嚮往神色愈發濃重。
在中國大陸21世紀的教材中,生命起源諸多學說之中,進化論始終佔據著主導地位。按照達爾文對進化論的詮釋,世上最早的生命體乃單細胞生物。在數億年的進化過後單細胞生物慢慢進化成了多細胞生物、海洋微生物、藻類海洋生物、海洋動物、兩棲動物……隨後登山陸地,演變為植物和初期的冷血動物。再往後,部分動物進化出了翅膀,具備了飛行能力,也就是人們所說的禽。再然後,數百萬年前的某一天,一隻禽在不經意之間,下了一枚特殊的蛋,所孵化出來的仔兒外表羸弱,個頭也比父輩小得多,這便是最初形態的雞了。當然,這還是野雞。
隨著人類文明發展,聰明的靈長類動物——人,學會了捕捉野雞,並知道將其捕捉回家,予以飼養,如此又經歷成千上萬年的變化,家養的野雞生出來的後代,一代比一代羸弱,最後連飛行的本領都退化掉,真正變成了家禽……
由此可見,按進化論的觀點,在這世上先是有的雞蛋。
不過,如今欒奕可不想用進化論的觀點去詮釋生命的起源。至於原因——別忘了,他現在可是聖母教的大教主,是堂堂一個宗教的領袖,而不是什麼自然科學家。一切與宗教相背的科學理論都是他應該抵制的物件,即便不抵制,也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