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男人挺好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權
搶先提出符合歷史潮流的理論,搶先提出得人心的口號,用思想和理論感召人、引領人,則就會成為當然的領袖,思想與理論就會成為政治旗幟。批判原政權喪失人心的重大錯誤,把原政權推向人民的對立面,集結原政權的敵對力量,逼迫原政權下臺;如果不果,則以武裝奪取政權。
繼承政權
通往權力頂峰的道路,要按部就班地走,要循序漸進、不急不躁;要憨厚真誠地做人,踏踏實實地做事;靠忠心贏得君王的信任,靠恩惠贏得同僚的支援,靠廉潔贏得民眾的擁戴,讓人們自覺地把你一點點抬高,等到一切都在你的掌控之中時,再黃袍加身。
做官是一種生活方式
如果你有做官的才能,有做官的強烈興趣,則應當努力去做官;如果你沒有做官的才能,或者沒有做官的強烈興趣,則就不應當去做官。從事任何行業都是一樣,沒有相關的才能,沒有濃厚的興趣,是不能做好的。要到自己最有才能,最有興趣的行業中去。
進入官場,還是進入商場
在專制社會里,權力有一定的繼承性,並且權力有決定一切、高於一切的效能,有錢難買說了算,進入官場好於進入商場;在*社會里,權力沒有繼承性,而金錢有繼承性,並且金錢有決定一切、高於一切的效能,有錢就能說了算,進入商場好於進入官場。
道德與法制
道德與法制是人類社會和諧的需要
人們之間的大多數慾望與自由的實現,是相互衝突的,而不是一致的。道德與法制的目的是為了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減少人們之間的衝突,以每個人都喪失一部分慾望,都喪失一部分自由,換取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基本的慾望,擁有基本的自由。如果沒有道德與法制,表面上看每個人的慾望與自由的滿足程度會增大,實際上會減小,甚至會完全喪失,因為每個人的慾望與自由都失去保護,人們為了實現自己的慾望與自由,破壞他人的慾望與自由的實現,結果是每個人都不能實現基本的慾望與自由。
道德與法制有個適度問題
如果道德與法制過於寬鬆,則就不能達到實現社會和諧、減少衝突的目的,人們不能有幸福生活,這樣做不合道;如果道德與法制過於嚴厲,雖然能夠達到實現社會和諧、減少衝突的目的,但是人們喪失的慾望與自由過多,人們不能有幸福生活,這樣不合道;必須掌握好社會和諧與人們自由的平衡問題,以實現社會幸福最大化為目的。道德與法制有個適度問題,以最大多數人實現最大欲望與自由為適度,以最大多數人實現最大幸福為適度。
道德與法制為人類社會提供秩序
人類社會不能生活於混亂之中,所以必須用道德與法制規範人們的行為,人類歷史上所有道德的、法律的社會革命,都不過是以新道德規範代替舊道德規範,以新法制規範代替舊法制規範,並不是廢除道德、廢除法制,讓人們生活在無道德、無法制的社會之中,使人們可以相互傷害,可以相互殘殺,而沒有任何約束與管制。道德與法制提倡和諧行為,允許小衝突,不允許大沖突,為人類社會提供了秩序,道德與法制是人類社會存在的基礎。
道德與法制隨著時代改變
道德與法制是變化的、移動的,道德與法制的內容是變化的,道德與法制的形式是變化的,同質的道德或法制的水平是移動的。道德是統治者的主觀概念,因為統治者目的的不同而不同。道德在君王那裡永遠沒有標準,道德規範以君王意志的改變而改變。對君王有利的道德信條,弘揚之、增補之;對君王有害的道德信條,廢止之、刪除之。時代不同道德體系就不同。法律是一個體系,處於不斷制定修改變化之中,不同條款之間可能相互矛盾,完全遵守法律做不到。道德也是一個體系,處於不斷制定修改變化之中,不同道德準條之間可能相互矛盾,完全遵守道德做不到。
道德與法制是一種頑強力量
因為它已經長久滲透到人們心靈深處,成為人們思想基礎和思維方式,從而指導人們行為。所謂社會人,實際上就是傳統文化人,社會造就人,就是文化造就人。文化是社會的神經,社會的神經造就著社會人的神經,人們以社會人的神經感知社會,以社會人的神經與他人交往合作。
道德與法律是風俗的基礎
道德與法制經過長時間地實行,人們就會不知不覺地自然奉行,即成為社會風俗。在平常事務中,社會風俗使人們無需思考、無需判斷,沿用習慣為人處事,心理怡然、行為暢順。社會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