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桃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李祺奇怪道。
卓傑嘿嘿一笑,左右瞧瞧,見到父母房間的門關著,女兒正在陽臺那邊寫作業,向妻子招招手,這才在她耳邊問:“你前天不是和我說,你們三分廠不是有出售的打算麼,我琢磨著……。”
(今天有點事晚了點,還是求票!謝謝大家支援!)
第300章 好事啊
李祺是滬海紡織集團的一名職員,滬海紡織集團曾經是本市赫赫有名的大型紡織企業,其下屬幾家紡織廠在全國都是數得上的。但隨著九十年代後,紡織品行業受到了國內外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的衝擊,經營每況愈下,紡織集團漸漸褪去了往日的光環,成為日暮西山的老大難。
從九十年代末期起,紡織集團下屬各工廠就大批開始下崗、重組,市裡試圖在企業改革中闖出一條生路來。可改來改去,生路到沒找到,死路到是處處在,僅第一棉紡廠的二家分廠就先後支援不下去,整個廠子包括近千名職工都成了改革重組的犧牲品,甚至差一點兒形成群體事件。
2002年時,世界紡織品持續蕭條,棉花和成品的行情進一步下跌,更加劇了滬海紡織集團的困境。無奈之下,紡織集團只能另想辦法,在上級要求再也不能以盲目下崗方式剝離企業,造成社會不良影響的要求下,紡織集團的領導們琢磨來琢磨去,終於給他們想出了一招。
李祺在紡織集團總部工作,她的崗位雖然普通,僅僅只是辦公室的普通一員,平日裡負責些檔案列印、整理的工作。不過,這個崗位看似不起眼,可實際上集團總部的一些訊息還是很靈通的,畢竟有許多檔案都要經過她的手。
卓傑問她有關三分廠的情況實際上就是從李祺這聽說的,隨著企業的困境,紡織集團的領導最後想出的辦法很簡單,那就是出售在市區的企業地塊,把企業整體搬遷到郊區去。以優質地塊換取便宜的地塊,從中獲得差價來對企業和集團進行補貼。
這方式,瞧上似乎很有道理。根據紡織集團內部討論,位於市中心的地塊如果按照市價賣出去,然後花上其中20%的費用在郊區重建工廠,這樣一來就能保持工廠和職工的繼續維持。而多出來的利潤,除去補貼企業和集團的虧空外,還能用一部分來給裝置更新換代,以提高產品質量、工藝,以達到競爭力的效果。
當然了,最終是不是像所描繪的藍圖那樣美好,這個誰都不能保證。國有企業嘛,當頭頭的不可能一直坐在這個位置上坐到退休,擁有行政級別的領導只要在其位上做出成績來,然後想辦法調離甚至高升,這也是很容易的一件事。但前提是要有成績,而這個方式恰恰就是一種看得見摸得著,而且見效最快的成績來源。
周利文建議卓傑去貸款炒房,可卓傑這人實在是小聰明過了頭,覺得這種方式還是不保險,最保險的就是一分錢不出想辦法在什麼專案上撈點回扣。正是這種心態,他突然就想到了妻子李祺和他提到的紡織集團三分廠的事,找周利文打聽起來是否有想拿地皮的打算。
讓他高興的是,周利文聽了他的解釋後的確露出了頗有興趣的態度,畢竟三分廠的位置在市中心的黃金地段,佔地面積也不小,無論是搞辦公樓或者住宅區,都是很不錯的專案。就算自己不開發,拿下這個地皮放上些時日,到時候轉手給別人說不定也能賺上一筆。
讓卓傑擔心的只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周利文有沒有能力吃下這個地方。畢竟周利文現在是大老闆,可這老闆做到多大卓傑也不知道,不過讓卓傑最終放心的是周利文向他承諾,資金不是問題,就算他自己拿不出這些錢,也有渠道找到能拿出這些錢的房地產開發公司。如果卓傑有把握的話,周利文可以在這專案上和他合作一把,讓他牽牽線,和紡織集團談一談,到時候佣金什麼的肯定少不了他。
聽了這個承諾,卓傑是大喜過望。紡織集團的情況他還是知道一些的,這個集團早就是個空架子了,幾乎是靠著貸款過日子,連發工資也是拿貸款發的,欠了銀行一屁股的錢,如果不是國企恐怕早就倒閉了。
正因為這種原因,紡織集團才沒有能力自己搞開發,琢磨出了個直接出售的辦法。而且他老婆李祺又在集團辦公室工作,給領導們遞個話什麼的還是很方便的。在他看來,這應該是一個很不錯的機會,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
等卓傑一五一十地把自己的盤算告訴妻子李祺後,李祺想了想道:“這倒是可以,我聽說上面對怎麼出售的方式還沒定下來,如果有公司能出得起錢,領導應該不會拒絕。這樣吧,我明天就找我們副總問問,他關係和我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