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武清長嘆一聲,他已經看到了文水城上人頭滾滾,城下流血漂櫓的修羅景象了。
這個時候一聲怒喝從外面傳來。
“你這個jiān細,快進去!”兩個難民推攘著一箇中年男子走了進來,而後把那人關進了隔壁的牢房中。
武清朗聲道:“諸位好漢,怎麼還往這裡抓人呢,你們都是苦命漢子,如今怒火已經發洩完了,怎麼還不散呢?快散了吧,等官軍來了,你們可跑不掉了。”
“你個小屁孩懂什麼,本來放了你,你卻還賴在這裡不走了,真的不知道首領們不敢殺你嗎。”一個難民惡狠狠地說道。
“不要管了,咱們走吧,今晚上聽說有肉吃呢。”另一個難民催促道。
武清長嘆道:“何苦呢?”
中年人似乎對武清很感興趣,等到難民走遠後,便問道:“小孩,這監牢裡怎麼就你一個人?”
武清這才轉身看到這個中年人,一臉沉著,下巴蓄了短鬚,很有男人味,從他那雙細眼中,能夠看出幾分嚴厲,穿著一身綠袍,看樣子還是一個當官的,這當官的居然能夠活著,也是一個奇蹟了,便說道:“草民武清,見過大人,那邊監牢裡還有草民的老孃。”
草民,草民,我草他孃的,官大一級壓死人啊,更何況自己又沒官,連沒品都不算,悲哀,只有給這些大爺們鞠躬磕頭的命!
中年人露出笑容,而後往那草堆裡一趟,說道:“呵呵,原來如此。恩,不錯,我叫狄仁傑,是這太原府的法曹,本來是為了調查難民中發生的幾起案子,沒想到遇到了亂民造反。。。。。。”
武清一聽“狄仁傑”這三個字,小心臟瞬間加速跳動,差點驚撥出來,好在臉皮已經變厚了點,不然就鬧笑話了。狄仁傑啊,這可是神人啊,辦案之神啊。後世曾經拿狄仁傑和宋朝的包拯比較,可最後還是覺得狄仁傑厲害,因為他在做大理寺丞的時候僅一年就處理了滯留案犯一萬七千人,這是個世界紀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草民見過大人,大人威名已經傳遍幷州大地,百姓稱頌大人nǎi我大唐神斷。”武清毫不猶豫地拍馬屁。
“神斷?哈哈,鄉人過譽了,為家鄉父老辦事也是狄謀應該的。”顯然狄仁傑也很自負。“哦,你叫武清?”
武清一愣,拱手道:“正是草民的賤名。”
“恩,前段時間聽聞你所做七言一首,讓人不覺耳目一新,實乃開唐以來不多見的佳作,你這‘神童’的名聲可也響亮得很啊。”狄仁傑對眼前這個小屁孩有些興趣。
武清可不敢裝清高,更不要說裝b了,他謙虛地說道:“晚輩慚愧,只是信手偶得之,算不得什麼大雅之作的。”
謙虛是這個時代很不錯的品質,一般都能得到大人物們的稱讚,像王勃恃才傲物,最終在裴行儉栓選官員的時候直接貶得一文不值。狄仁傑對武清這個非常謙虛而恭謹的小屁孩很感興趣。
於是,兩個人便在這牢房之中,隔著木欄暢聊起來。這裡要說下文水縣監獄,這個時代一般州縣的牢房,都是很簡陋的,牢房一般都是用幾根木頭隔開,人是鑽不出去的。至於要關押重犯,那有專門的死囚牢,死囚牢無論防範措施還是建築都是非常結實的,可以說密不透風,直到秋後問斬的時候才拖出去。
武清和狄仁傑暢聊著,武清被狄仁傑的辦案智慧和嚴謹的做事風格所吸引,狄仁傑也被武清的一些新奇想法所感嘆,而且在狄仁傑看來,武清實在是一個難得的璞玉,只要用心雕琢,將來一定會成為朝廷的棟樑,甚至是宰相之才。
特別是聊到如今朝廷的選材制度時,武清更是提出了雜學,因為就武清來說,雜學雖然極為不受朝廷重視,但實際上真正推動農耕發展的不是什麼朝廷的各種賦稅制度,也不是皇帝的農桑祭祀,而是雜學,如水利灌溉、新修梯田、種植栽培等等。
而且讓狄仁傑震驚的是武清對於大唐的財力和物力的見解更是讓他有一種雲山霧海的感覺。當然武清很想引入“經濟”這個詞,但是想了想還是不要了,沒來由給自己製造麻煩做什麼,這是得不償失的。
武清認為,唐王朝的財力集中在士族門閥手中,朝廷只是掠奪了平民百姓的財力而已。而唐王朝的物力,可以說很弱小,因為很多地方一旦發生天災,都會有成千上萬的老百姓死去,很多都是因為飢餓和疾病而死的,從這一個方面看,唐王朝的物力實在是不忍卒讀,此時大唐的繁盛,只是相對於隋朝末年而已。
這一番論調,讓狄仁傑震驚之餘,不禁對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