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心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量守恆,但是相當一部分動能被轉化成了勢能。
錯誤!未定義書籤。
圖1…9
這就像是一次成功的應聘,應聘者很快被公司錄用了,他就成為公司的一員,並與公司同呼吸共命運。由於他的加盟,為公司創造了效益,公司得到了發展壯大。這樣的碰撞會產生能量形式的轉變,但總能量不變,而且發生了碰撞物體形態的改變。
非完全彈性碰撞(圖1…10):兩球發生了一次作用,彼此之間有能量和動量的傳遞,其中一部分動能轉化成了勢能,使得雙方發生了形變和損傷,碰撞後動能損失了一部分,轉化成了形變勢能,即:
圖1…10
這就好比一名畢業生與一家用人單位簽訂了工作合同,但沒有做完實習期就被解聘了,使雙方的利益都受到損失,甚至還導致雙方都投入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去打官司,以爭取保護自己合法權益。在碰撞過程中,雙方都消耗了不少能量,損失了財力和物力,造成了彼此的傷害。到頭來兩敗俱傷,這就使一部分動能轉變成了勢能。
在今年發生全球性金融危機的經濟形勢下,很多大學畢業生都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壓力,他們一定非常渴望能在一次次的應聘中能與自己心儀的工作單位發生一次完全非彈性碰撞。然而,現實總是比較殘酷的,在求職過程中彈性碰撞和非完全彈性碰撞總是大大多於完全非彈性碰撞。
建立幸福人生與和諧社會是我們的社交目標。在不同的社交環境中,針對不同的交往物件都需要我們不斷地變換交往方式。在直接與間接的碰撞之中,人們的文化、觀念和生活習慣都對交往效果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所以,我們在社會交往過程中應儘量掌握好分寸,做到彼此尊重、相互理解,儘可能減少不必要的衝突。
人與人的互動——動量傳遞(1)
碰撞過程中能量和動量的傳遞是透過力(F)的作用實現的。根據衝量定理,物體動量(p1; p2)的改變(Dp)等於力作用在物體上的衝量(I),即:
由此看來,力(F)和作用時間(t)決定了物體運動狀態改變的大小。
在社會交往中,人與人的作用也是透過施加外力來實現的。施加的作用力太大了,有的時候會讓人難以承受,不願再繼續交往下去;作用力太小,效果又不明顯,與沒有進行交往差不多。所以,交往應以彼此不受傷害為限度,適度地增加作用力的強度,或者,適當地延長作用時間,都可有效地使事物發生變化,關鍵是要做到恰到好處。因此,社會交往中,重要的是把握住火候,強攻可能會速戰速決,蠶食也同樣可以解決問題。根本的目的是在不傷害雙方的前提下,實現最大的衝量轉移,使得雙方的關係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獲得儘可能大的轉變。
有個年輕人去微軟公司應聘,而該公司並沒有刊登過招聘廣告。看到總經理疑惑不解的樣子,年輕人用不太嫻熟的英語解釋說自己是碰巧路過這裡,就貿然進來了。總經理感覺很新鮮,破例讓他一試。面試的結果出人意料,年輕人的表現很糟糕,他對總經理的解釋是事先沒有準備。總經理以為他不過是找個託詞下臺階,就隨口應道:“等你準備好了再來試吧”。
一週後,年輕人再次走進微軟公司的大門,這次他依然沒有成功。但比起第一次,他的表現要進步了許多。而總經理給他的回答仍然同上次一樣:“等你準備好了再來試。”就這樣,這個青年先後5次踏進微軟公司的大門,最終被公司錄用了,併成為公司的重點培養物件。
從這個例子可見,最初這個年輕人與微軟的碰撞傳遞的總動量(能量)不足以讓公司錄用。但是他一次次不斷的碰撞,使得傳遞的總動量(能量)達到了微軟的門檻,就被錄用了。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這和很多自然現象一樣,石頭很堅硬,水很軟,然而卻可以滴水穿石。水正是利用它堅韌不拔的毅力,連續不斷的微弱衝量傳遞,洞穿了看似堅硬的頑石。有的時候,在我們改變不了風的方向的時候,就要設法改變帆的朝向,最終確保航向的正確,一樣可以到達成功的彼岸。
人與人的交往總是在碰撞中實現,力的作用也總是在碰撞中得以傳遞。在社會交往中,如果我們能夠經常發生彈性碰撞,既傳遞了能量,又不傷害雙方,是最理想的狀態。然而,彈性碰撞往往是硬碰撞,一次傳遞的能量大,如果強度控制不好,也容易發生損傷,成為非完全彈性碰撞,從而產生了摩擦與內耗。另一種方式是軟碰撞,以語言、文字、傳媒等為工具進行交流與溝通,不斷傳遞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