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2/4頁)
鼕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卡帶機的憂傷歌曲被已經實現的夢想推起播放,笑談中的海邊咖啡館在虛擬的夢境裡等待,擁有的幸福變成幸運,期待的美好是生活的動力。
所以仍努力微笑,是因為相信終有一天,夢想會被握在手心。
沒錯,那並不矛盾,那實實在在的夢想和難得糊塗的心境並不衝突。
不強求,但絕不輕言放棄。
因為如果有一天,連夢都沒有了,該是多麼的可悲。
混混沌沌,沒有愛恨,孤獨終老。
就說我是飄在空中的夢想家吧!無妨。
再多不切實際的夢想,都不會拒絕。擅長做夢,擅長微笑,也擅長忘記悲傷。
就說我是個不切實際的夢想家吧!無妨。
再多磕磕碰碰的眼淚,再多失敗彷徨的迷茫,都是下一次做夢的前奏。
致永不會消逝的青春
1.電影
從電影院走出來的時候正好也是個黃昏。
熙熙攘攘的大街,夕陽並不那麼溫柔,各種零亂嘈雜的聲音穿過高樓大廈孤傲的身影,形形色色的人群在車流中快步走過。
匆匆落下的字幕帶走了曲終人散的遺憾,浪漫憂傷的人被突然拉回到沉悶嚴肅的現實。
我握著方向盤,收音機裡響起了某首很久不聽的不老情歌。我本來就不怎麼樣的心情被支離破碎又突兀結束的電影情節弄得雪上加霜。被時間玩弄的感傷情緒開始佔據全身,微風吹過,如冬天般刺骨又如夏日一樣潮溼。
現在就去懷念是不是有點太早了?
我們還沒有白髮蒼蒼就開始這麼沉重的去集體回憶,是害怕失去什麼,還是恐懼不確定的未來?
電影成功地讓無數人進入懷舊模式,並害苦了敏感多情的女人們和假裝堅強的大男子們,那些漸漸褪色的回憶似乎又鮮活起來,可這被青春的曖昧調動的感傷卻不是主觀的行為,我們被動地接受了那樣的洗腦,並莫名其妙、不由自主的感慨歲月如流水,哀嘆著、難過著,比較後的現實蒼老而怯懦,“唉,老了”、“青春多麼美好”之類的對白數次出現,身邊人似乎永遠不及回憶中的那個單純美麗的女子,或者執著不羈的男孩兒,初戀情人的臉龐讓人夜不能寐,引發了一些價值觀之外的社會問題。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這個名字成功了,某種程度上好過了《陽光燦爛的日子》《與青春有關的日子》《青春萬歲》之類。那種小心翼翼卻又無可奈何的悲傷,既殘酷又美麗,像從時光郵局寄出的一封沒有地址的來信,欲擒故縱,輕易攻佔每一個道貌岸然的悶騷小心靈。
青春當然會逝去,並終將會逝去。說的俗一點兒,這就是大自然的規律。
青春是一個參照物,沒有對比就沒有慌張,某一天突然覺察出鏡子裡的面孔的陌生,是某一天的前一天又犯賤的看到相簿裡稚嫩面孔。
滄桑是不知不覺又後知後覺的魚尾紋,是被傷害後不知所措的逃避時留下的倉促腳印,是無辜卻活該的淚水,是用快進換來的虛假快感和真實缺憾。
青春當然不單單有悸動的心,甜蜜的吻,陽光裡的奔跑,月光下的告白,紅色玫瑰、藍色吉他,青春必然也有很多殘忍不堪,男生宿舍的陽臺國旗般懸掛的臭襪子和地雷一般放置的球鞋,女生宿舍的陽臺國旗般懸掛的內衣和鬥嘴時麻雀一般的嘰嘰喳喳,小男子漢拳頭砸在別人臉上時看到的鮮血,大女強人嫉妒憤恨後的惡毒語言。
那些有關青春的電影畫面清晰如昨,文慧和楊崢分手多年後,臺北的沈佳宜在那些年之後已經變成了孩子他媽。電影散場,聽不到掌聲,也沒有噓聲,疑似是自己青春故事的代言,終究是別人的劇情翻版,凌亂的情節只能匆忙表現青春逝去的主線,驀然回首,一對情侶始終不願離去,輕聲抱怨過於破碎的細節沒有表現原著的精彩,時間有限,太多的點發散了不容易被記憶的曲線。
王菲在《致青春》裡婉轉悠揚的高歌—“良辰美景奈何天,為誰辛苦為誰甜?”
轉身離去,只剩音樂和空蕩影院。
每個人都在致青春,每個人都在寫些不淡不閒的騷文,每個人都在茶餘飯後追憶一下各自偉大的青春年華,這每個人都不能承受的青春之殤,在北京春夏更替時夾雜了塵土和漫天柳絮紛至沓來。逐漸,埋怨變成感謝,回憶終究是美好的,儘管只是暫時,但慶幸那時的青春還沒有那麼多不堪的現實,寂寞的階梯教室和孤獨的操場跑道,甚至微弱的宿舍公話都可以神聖的蔑視摩天大樓、名貴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