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殺死羯趙皇帝石鑑,同時殺死石虎的38個孫子,盡滅石氏,一舉滅掉了殘暴不可一世的羯趙帝國。其後冉閔即皇帝位,年號永興,國號大魏,史稱冉魏。
他下令鄴都城門大開,凡”六夷”(匈奴、鮮卑、羯、氐、羌、巴氐)“與官同心者住,不同心者任所之”。一夜之間,方圓幾百裡的漢人,扶老攜幼,全往鄴城裡面湧;而一直以鄴城為老窩的羯胡及六夷外族,推車挑擔,拼命往外跑。
冉閔意識到這些胡族終究“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始終是中原戰亂不絕的禍根,便頒下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殺胡令》:“凡內外六夷胡人,敢持兵仗者斬,漢人斬一胡人首級送鳳陽門者,文官進位三等,武職悉拜東門”。
諸胡亂中華時,北方漢人被屠殺的只留下四五百萬,最主要的兇手源於東歐高加索山到黑海草原地區的白種羯族(這個民族有拿人頭祭祀的習慣)。冉閔滅羯趙,殲滅三十多萬羯族為主的胡兵。冉閔後來在鄴城對羯族屠殺了二十幾萬,加上全國各省各地的復仇屠殺,羯族與兇奴在血腥的民族報復中被基本殺絕。
五胡中的四胡在種族仇殺中都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而統治今天外蒙內蒙和中國北部的鮮卑卻進入極盛時期。公元352年,冉閔獨自帶領1萬人馬去今天的河北定州徵糧。冉閔是戰神,但他碰上了一個更了不起的鮮卑人慕容格,也就是天龍八部中慕容復的祖宗,斬冉閔於遏陘山。史書記載,冉閔死後:“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蟲大起,從五月到十二月,天上滴雨未降。慕容俊大驚,派人前往祭祀,追封冉閔為武悼天王,當日天降大雪,過人雙膝”。
冉閔就義後,冉魏國的臣子絕望至極,悲天呼地,紛紛守節自縊,少部分逃往東晉,無一投降前燕者。冉魏幾十萬漢人不甘受辱,紛紛逃向江南,投奔東晉。東晉軍未能及時接應,使得幾十萬百姓中途受到鮮卑大軍追擊、屠殺,死亡殆盡。晉將自殺謝罪。
由於冉魏王朝時間很短,大臣多自殺殉國,沒有人給冉閔寫書立傳。後來統治北方几百年的鮮卑族的北魏史學家汙衊、詆譭、辱罵漢族人的民族英雄冉閔,而後代又缺乏資料,只能根據以前遺留的資料來整理。
現在的歷史文獻對五胡亂華絕口不提,只是籠統的稱為兩晉南北朝,歷史界只承認胡族在北方建立的十六國,卻不承認漢族人建立的四個政權,其中就包括冉魏政權,不承認冉閔的皇帝身份,理由是起兵反叛羯趙的冉閔是謀反篡位,不如司馬氏(篡奪曹魏)建立的東晉“正統”。
近代有些人片面強調冉閔的殺胡,而說不清冉閔殺胡的原因,一味破口大罵冉閔是屠夫、破壞民族融合,是歷史的罪人,胡說什麼本來漢人與當時的胡族彼此學習,各胡嚮往中國文化,漢人也向胡人學習放牧,文化上已彼此在逐步同化。
其實從匈奴人開始,一直到沙俄老毛子、八國聯軍還有日本鬼子,哪個入侵中原的異族是因為嚮往中國文化才跑到中原來殺人放火、**擄掠?它們全都是垂涎中原遼闊肥沃的土地、數不盡的財寶……
我們漢族其實不是用文化來感化胡族,而是依靠人口的上優勢來同化胡人的。埃及和印度的文化比古中國的文明,但人口上沒有優勢,終於沒有保住文明。到了清朝,滿洲人用“嘉定三屠”、“揚州十日”,還有“剃髮令”征服了漢族人,可漢族人實在太多,而滿族人只有幾十萬,無法對漢人形成優勢。日本人也曾試過對中國人屠殺來征服,所以就有了南京大屠殺、百人斬比賽、三光政策,但幸好,漢人的數量遠多於日本人。但在五胡亂華時候,情形就不同,經過多年的戰亂,漢人和胡人的數量是差不多。西晉作為一個國家滅亡了,漢民族就要被屠殺光了,民族生存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不驅逐這些胡族恐怕中華民族早就亡國滅種了。正是冉閔的“殺胡令”使五胡亂華時期漢減胡增的人口趨勢得以逆轉,使鮮卑等眾胡統治階級不得不依靠漢族武裝勢力,為其後中國的盛唐復興創造了條件。
如果沒有冉閔的“殺胡令”,沒有他號召漢人復仇,驅逐各胡出中原。以後會是什麼樣?幾百萬白種胡族在中原繁殖上千萬人口後必然向南方拓展生存空間,再把南方的漢人殺絕,中國的主體民族漢族就會被異族取代,最終整個中國都被這些白種胡族徹底佔據。漢族人最終的命運會怎樣?看看今天印度種姓制度下的賤民就知道了。
冉閔皇帝,當這個1600年前讓所有四方蠻族膽顫心驚的一代雄傑被中國人理直氣壯的尊奉為中華民族英雄的時候,就是中華民族真正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