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話淒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屋裡一下安靜下來,隆武看著王彥,眼神複雜,而王彥卻是一陣沉默。

他腦中想了好一陣,想著如何才能說服隆武,半響後,才目光直視道:“陛下,臣所求者,自然是驅除韃虜,恢復漢室,天下太平,大漢昂揚向上,君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隆武微微皺眉,混濁的眼睛眯起來看著他,冷冷道,“君臣共治?就算卿現在這麼想,可今後還會這麼想嗎?若是部將逼卿取而代之,怎麼辦?”

人一旦身處高位,掌握的權利越大,就得對更多支起你權利的人負責,許多事便身不由己,隆武作為帝王,自然能夠看到這一點。

王彥最後走到哪一步,除了他自身,還取決於他身後一大票人的訴求。

王彥感覺到隆武對他說詞並不滿意,或者說並不相信,他微微沉吟一下,然後正色道:“今後之事,臣不能向陛下保證,但陛下的擔心,也是臣警惕的問題。”

隆武聽他這麼說,沒有一味的強調沒有二心,枯瘦的臉上認真起來,聽著王彥繼續說道,“想要君臣共治,並不容易,制度易建,人心難改。歷經蒙元之禍,加上本朝二百多年皇權獨大,臣之所求,難上加難。這不緊緊是改革制度,限制皇權,加強臣權,喚起士人階層對天下的責任,還需要教他們怎麼來適應這套規則,只有大多數認可之後,才可能實現。如果臣謀逆,自身不遵守,其他人怎麼會認可,部下自然上行下效,所以臣對此十分警惕。”

宋太祖黃袍加身後,整日卻悶悶不樂,又擔心部下被黃袍加身,陷入一個迴圈,最後用杯酒釋兵權,以一套以文制武的制度,來解決他的擔心,但這也給宋留下了諸多問題。

明朝的制度從成祖之後,就很少改變,而同樣的制度,在成祖時能五伐漠北,遠渡重洋,而到了現在卻要走向滅亡,這其中的原因,便是人變了。

隆武微微點了點頭,制度只是輔助,中國曆代其實主要還是人治。當人們熟悉規則,並且認可規則後,制度才能發揮他的作用。

王彥的想法與史書上的權臣並不相同,他追求的似乎是一個長久的治世,革除歷代弊端,心中有張載一樣的情懷。

如果一定要從歷史找一個人與王彥比較,隆武馬上就像到了一人,新朝的王莽。

史書記載,西漢末年,社會矛盾空前激化,王莽被朝野視為能挽危局的不二人選,被看作是“周公再世“,於公元八年,代漢建新,宣佈推行新政,史稱“王莽改制“。

王莽如果成功,必然名垂青史,可惜最後失敗,遺臭萬年。

隆武抬了抬手,忽然讓王彥起來,再次坐到龍榻邊,盯著他道:“卿想成聖?”

春秋時期,魯國大夫叔孫豹著《左傳》上稱,“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

這“三不朽”也就成為了儒家聖人的標準,這“立德”即是樹立高尚的道德,王彥至此並沒有道德上的汙點,“立功”,即是為國為民建立功績,王彥抗擊清兵,數次力挽狂瀾,前面兩點,王彥勉強可以達到,關鍵是最後一點“立言”,要求他提出一套對人,對社會有利的真知灼見。

凡事都有個動機,或為利益驅使,或為名,或為義。

王彥聽了隆武的話,微微愣了一下,“流芳百世,於國於民有益,臣心足矣,豈敢與聖人並立。”

隆武沒說話,從目前的交談來看,至少此時的王彥,並沒有謀逆的心思,但這並不能讓他放心,畢竟今後的事情,誰也無法預料。

半響後,隆武才道:“卿的想法,朕以瞭解,朕的擔憂,卿亦當知。”

王彥微微一嘆,現在屋子裡就他與隆武兩人,他便直說道:“陛下擔心臣取明代之,然而王朝更替,是歷史常態,臣並不能多做保證,但臣卻有個想法,不知陛下可願意一聽?”

隆武心中有些沉重,大明曆經二百七十餘載,各種積弊病入骨髓,已是積重難返,可作為朱明的皇帝,隆武從感情上卻不願意承認這一點,但他此時又不得不面對。

王彥等一會兒,隆武沒有出聲,便當他預設,於是他徐徐道來,“中國上下數千年,數百年一輪迴,每一次都給天下帶來深重的災難,使我民族陷於內耗,無力布武四海,教化八方。漢武抗匈奴、拓西域、十萬鐵騎狼居胥,然而後代卻無力守護這些成果,每朝每代必盛極而衰,最後走向滅亡,似乎是天命使然,但追其根本,還是朝廷腐化,從此便陷入內耗,新舊勢力間的爭鬥,直到腐朽的舊官僚,被銳意進取的新官僚取代

仙俠小說推薦閱讀 More+
大唐逍遙小神醫

大唐逍遙小神醫

步等閒
小說《大唐逍遙小神醫》是由步等閒連載的一本非常難得的情節與文筆俱佳的好書,《大唐逍遙小神醫》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
仙俠 連載 48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