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且僅有一人高'2'……總之,在傳統的兵法戰道里,找不出一條足以導致失敗的理由,可最後的結果卻是慘敗——前鋒全部被殲,後隊驚恐潰散。
由此可見,這孫大人的“兵法”一點都不比他老人家的“謀略”遜色,破壞力之強果然是有目共睹的,一出手就可使人潰不成軍、狼狽逃竄,只可惜潰逃的不是後金,反而是孫大人自己的隊伍。
嚴格的說,孫大人和馬總兵在柳河之戰中,應該是盡心盡力了的,不可能放水,因為當時孫大人想要回家都快想瘋了,而馬總兵則就快要被參劾的奏章給活埋了,此刻他們二人是已經被逼上了梁山。這時的一場勝利,哪怕是能掩敗為功的那種,在他們看來也都是救命稻草了,一旦告捷,屆時孫大人就能“早奏成功”的迴歸故里,而馬總兵則可以避免被彈劾的奏章給壓死。因此孫、馬二人都極為重視的這次出擊,親在一線督陣,渾身的解數都使出來了,值錢的家當都也拼出來了,完全是一副豁出去的架勢。
照理說孫閣老、馬大帥在情急之下,派重兵偷襲一座殘破的小城,不僅不能也不應該失手,可最終結果卻讓孫、馬二人出奇的沮喪,這確實一度讓我等草根百思不得其解。不過,王同學卻一眼就看出了問題所在,他從一個細節入手,三言兩語的就點出了柳河之敗的癥結所在。
--------------------------------------------------------------------------------
'1'【當年明月著《明朝那些事兒》六“大同的孫老師沒有實踐經驗,也無法上陣殺敵。然而一件事情的發生足以證實,他已經懂得了戰爭……大同巡撫運氣不好,偏趕上了。有一次工資發得遲了點,當兵的不幹,加上有人挑撥,於是大兵們二話不說,操刀就奔他家去了……關鍵時刻,他的家庭教師孫承宗先生出馬了。孫老師倒也沒說啥,看著面前怒氣衝衝,刀光閃閃的壯麗景象,他只是平靜的說:‘銀餉非常充足,請大家逐個去外面領取,如有冒領者,格殺勿論。’士兵一鬨而散。把複雜的問題弄簡單,是一個優秀將領的基本素質。”】
'2'【《滿文老檔》第六十五冊天命十年四月至八月“八月間,寧遠、山海關之軍來取河東之耀州城,彼軍皆敗,或落水而死,或被殺。其時因耀州之城殘破,正在修葺,方一人高。】 。 想看書來
第五章 群體事件背後的玄機
王同學發現就在孫、馬二人八月攻擊耀州的前夕(七月間),在山海、寧遠、松山等處,相繼發生了士兵因為討薪而鬧出的群體事件(俗稱譁變),負責關外、關內的道臣紛紛告急,情形十分嚴重。
關外的道臣是袁縣令,此時他任寧前道,駐紮在寧遠,他這裡的情形最為嚴重,討薪計程車兵毆打將官不說,甚至還搞出了人命,可最終卻不過是為了點馬料銀子(貌似對動物很有愛心)。袁縣令哪見過這等陣勢,急忙專門上疏陳情,說不知道這幫人是怎麼了,非說馬料銀子少給了,還稱三個月沒領餉,跟打了雞血一樣的就把我給圍了,好像我真餓了他們飯一樣(川廣兵繞寧前道號矣),我可先要把話說清楚,軍餉是如數發了的,責任可不在我'1'。而關內道劉詔也報告,說士兵們因為索餉,不僅搶了將官的行李,還連人都一起綁了,實在是亂套了,請趕快發餉'2'。
依照之前當年明月的敘述,處置這類討薪事件,那可是孫大人的老本行了,他老人家在“大同軍校”的畢業論文,題目就是“妥善處置討薪群體事件”,而當年明月對孫老師的當時的表現更是推崇備至,大讚曰:
“孫承宗的鎮定、從容、無畏表明,他有能力,用最適合的方法,處理最紛亂的局勢,應對最兇惡的敵人。
大同,在長達五年的時間裡,孫承宗看到了戰爭,理解了戰爭,懂得了戰爭,並最終掌握了戰爭。他的掌握,來自他的天賦、理論以及每一次感悟。”'3'
如今,孫閣老面對各處營盤紛紛譁變的嚴峻形勢(紛亂的局勢),在窮兇極惡的索餉亂兵逼迫之下(兇惡的敵人),又故技重施了,馬上懇請朝廷發餉'4',他大概以為這種討薪的群體事件,也沒啥稀奇的,最適合的方法,就是無非是撒些銀子便能了事,好比當年在大同一樣。
或許,孫閣老此時拿出的“最適合的方法”,也就是當年明月所謂的鎮定、從容、無畏、能力、天賦,以及感悟的結果吧。不過,後來的事實證明,沒有上過正規軍校,又缺乏經驗與常識的孫老師,確實堪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