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站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自殺式爆炸,以色列的“狠招”迭出:封鎖以巴邊境,對巴控區實施宵禁,往往一連數天,都不許巴勒斯坦人出門,渾然不管他們是否能有東西下肚,病人能否得到及時救助;摧毀激進巴武裝分子的屋舍,甚至將他們親人驅逐至加沙。巴勒斯坦人上訴至以法院也沒用,因為判官仍是以色列人。
巴方經濟因此凋敝、民不聊生;國際輿論譁然,各方指責不斷。但以色列卻依然我行我素。猶太人更願意重複的是自己的委屈,是以前總理梅厄夫人的話:“以色列的兩個選擇:遵守國際道義來爭取國際同情,那是死的以色列;受國際唾罵譴責,是活的以色列。”
以色列也相信這一點。沙龍當年崛起時指揮的“101”部隊,如果以現在的角度看,這種侵襲平民的行為,完全是恐怖主義行徑。沙龍當政後,他領導下的國防部對這些活動也振振有辭,說:正是實行了扒房和驅逐措施,巴勒斯坦恐怖分子受到了震懾,自殺式爆炸襲擊才大幅減少。
這或許有一點理由。但“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拒之”,以色列這種道義懸崖邊的戰鬥,傷及平民的同時,無疑也損傷了自己的形象;而且,這樣真能贏得了以極端暴力為武器的哈馬斯嗎?也許,這隻能招致更多的批評和更瘋狂的報復,最後陷入更孤立的境地。
道義無敵,不管是真心還是假意,至少表面上都需如此。以恐怖對恐怖,總是強者更受責詈。以色列需要三思。
哈馬斯:真正的以色列平民,應當是從不參加戰鬥的人。如果他參加過戰鬥,哪怕是多年以前,那也不能算是平民,正如以色列到現在還在追捕納粹分子一樣。
在耶路撒冷採訪時,經歷各種險境和血腥,有刺激,更有恐懼。因為在以色列祭出各種極端措施的同時,哈馬斯總是以更猛烈和詭譎的自殺式爆炸來還擊。淋漓的鮮血中,哈馬斯找到了勝利的喜悅。這也正是每一次爆炸後,總有許多武裝組織積極承擔責任的原因。對他們來說,爆炸是實力的顯示;炸死多少,更顯示了他們殊死抗爭的堅決性。
但換個角度講,在恐怖主義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今天,這種以平民為物件的攻擊方式,不可避免地遭到世界輿論共同的譴責,哈馬斯本來身上閃耀的“反抗侵略”的正義光芒,不可避免地變得越來越黯淡。
哈馬斯卻似乎別有一番見解。後來被以色列“定點清除”的哈馬斯領導人蘭提西在接受美國《新聞週刊》採訪時表示,以色列絕大多數男女都服過兵役,“全民皆兵”,因此都算不上平民,對他們發動襲擊,完全是正當的,合乎道德。
在他眼裡,“真正的以色列平民,應當是從不參加戰鬥的人。如果他參加過戰鬥,哪怕是多年以前,那也不能算是平民,正如以色列到現在還在追捕納粹分子一樣”。
但即使是這樣的說辭,也掩蓋不了濫殺無辜的嫌疑。許多受害者從來沒有鎮壓過巴勒斯坦人,而且,如同2002年7月31日希伯來大學遇害者一樣,很多人還是支援巴勒斯坦的左翼人士。
更何況,很多死難者還是懵懂的兒童和有孕在身的婦女。
哈馬斯的冷血,使外國人頻頻成為暴力的犧牲品。希伯來大學爆炸中,九名死者中,五名來自美國,可憐有個女孩才剛到耶城不到一個月。
12。殺紅了眼的“超限戰”(3)
與世無爭的中國人也為巴以紛爭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已有7名中國人將自己的生命永遠留在了這塊美麗但卻淌血的土地,多位傷者至今仍在醫院接受治療。
在死者面前,哈馬斯並未改正他的偏執。有媒體報道,即使是有中國人身亡,哈馬斯也只是表示遺憾,但拒絕道歉,其某些領導人還表示,這些外國人到以色列來是幫以鞏固“殖民地”,是幫兇,死有餘辜。
儘管在隨後的各種場合,哈馬斯領導人都著意撇清屠殺嫌疑,不願具體表態。但不可否認,上述偏執立場,在哈馬斯內部不乏市場。
在談及這種輿論時,巴勒斯坦官員對我說:這肯定是猶太人搞的宣傳戰,“千萬不要低估猶太人的狡猾,他們什麼事都幹得出來”。或許如此,但在接連不斷髮生有中國人傷亡的自殺式爆炸後,哈馬斯在中國民眾眼中的形象,已完全是一個極端的、兇殘的激進武裝組織。
哈馬斯是否是恐怖組織?因不同的民族、國家立場,有太多的爭論。以色列和美國等西方國家,則認定它肯定是“恐怖組織”。以色列甚至一度非常熱切地將其與“基地組織” 聯絡在一起。
阿拉伯國家則認為,哈馬斯完全從事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