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滄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是漢人。當時是到匈奴那裡出使的漢朝使者,後來被扣留在了那裡,時間久了,單于對他不錯,就投靠了單于。單于封他為王,給了他幾萬部眾,遊牧到了北海。”
“蘇武當時就是給他牧羊的。在那裡呆了十九年,後來才被放回來的。如今那裡有衛家人,也就不奇怪了。”
“我在家裡時,也曾聽長輩說過,漢代的時候,衛家確實有一支人,到了匈奴那裡,想必就是衛律了。”
“若是如此,倒是可以接觸一下,或許會有所助益。”
這個衛律,倒是可能跟衛若蘭有共同的祖先。
在漢武帝時期,以衛青為代表的衛家,也是個顯赫之家。
衛律既然能出使匈奴,想必在朝廷也有一官半職。很可能就跟衛青的衛家,有些關係。
但若說是衛家有一支人到了匈奴,可能性則不大。
衛律作為使者出使,隨從會有,但不一定就帶上太多的本家人。
但此事也並非絕無可能,若是他帶去的有一些家兵家將,本家人較多,最後留在那裡成為一支人也有可能。
此事已經很難考證,但是,若是攀上了本家,總有些用處。利用一下這層關係,倒也未嘗不可。
“焦利,那批香料何時可到?”
“按照行程,再有五六天,就該到了,連同瓷器,一起到達。那時就可啟程了。”
這批香料和瓷器,就是加賈珉此次北行要攜帶的主要貨物。
此時,在歐洲,中土的瓷器正是風靡之時,尤其是一些高檔瓷器,更是被視為奢侈品。
高檔的瓷器,即使在大德,也是昂貴的奢侈品。
象妙玉用的那些成窯的器皿,就絕非一般家庭能用得起。
好在還有變通的辦法,那就是高仿品。
這些高仿品,在大德這個瓷器之鄉都時常可以以假亂真,叫一些行家都走了眼,況且到了歐洲呢?
賈珉的這批瓷器,就是高仿品。
雖然是高仿,價錢卻跟普通瓷器差不多。
因為這批瓷器,來自帝都郊區的萬家窯。
說起這個萬家窯,就要追溯到賈珉在野渡居的時代了。
那個時候他剛剛帶著平兒和焦力在野渡居創業,發的第一筆大財,就是國公酒。
國公酒的酒瓶,就是在萬家窯定製的。
後來賈珉自己不生產瓶裝酒了,在他把造酒技術賣給了胡一道時,也把萬家窯介紹給了胡一道。這幾年,胡一道的酒瓶子,一直就由萬家窯供應。
上回回府時,賈珉就順便到萬家窯定了這批高仿的成窯瓷器。
他準備用這批普通價格買來的高仿品,到歐洲賣個大價錢出來。
其實,這也是無奈的選擇。
此去路途漫漫,又是陸路運輸,瓷器比較重,又是易碎品。在路上損耗也比較大。即使是普通瓷器,運到歐洲去,成本也極高。
況且,一般瓷器和高檔瓷器,在運輸成本上,幾乎沒有多大區別。既然運了一回,何不運“高檔貨”呢。
至於香料,則主要是桂八角、川花椒和來自南洋的一些香料。
之所以選擇香料,是因為幾個原因。
一是銷售市場的因素、此去往北,越走香料越貴,不僅價格高,還可以一路走,一路銷售。估計用不了到法蘭西,就可以銷售一空了。
二是運輸成本的因素。
香料的重量比較輕,單價比較高,在運輸價效比上,具有優勢。
三就是採購價格的優勢了。
此時的大德皇朝,香料的價格,相對於歐洲來講,具有很大的優勢。
從歐洲到南洋的海上商路,歐洲各國爭奪的很厲害。
但是,從南洋到大德的海上商路,卻一直控制在大德手中。商路暢通,就使得香料的價格也比較低廉。
中土與南洋的香料貿易,在明朝的時候,就很興盛。
在後世人看來,鄭和七下西洋是為了炫耀明朝武力,或者是尋找建文帝下落。
這些原因可能有,但是,卻把問題太簡單化了。
在鄭和的遠洋航行中,進行香料貿易也是一項重要的內容。
南洋香料輸入到中土最多的時候,曾經造成供應過剩,大量積壓。以至於為了消化這些香料,有一段時間給官員發俸祿,都用香料替代。
此時的香料價格,就比較低廉。
賈珉用的是卜奎衙門的名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