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如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圍繞著,葉秋,一首歌開價十萬的話題。
為此,還特意採訪了幾位圈內的著名詞曲作家,以及一些歌手。
李大新就是其中一位。
李大新在採訪當中被問到,對葉秋一首歌張口就要十萬的事情,怎麼看的時候,直言不諱地說:“首先我不認識這個葉秋,對他也沒有什麼偏見,但是站在一個前輩的立場上,我想說的是,人貴有自知之明,運氣並不能代表實力,如果他只是為了炒作的話,那麼顯然是很成功的,我無話可說,如果他想吃詞曲作家這一碗飯的話,我覺得還是實事求是,踏踏實實地寫出好歌來才是正道,這樣譁眾取寵的手段只能用一時,而且,我也很好奇,到底是什麼樣的歌曲,能值得上一個如此天價!”
一個新聞越是有爭議,爭議越大,就越是有價值,如果都是一邊倒的話,那麼這個新聞或許能夠火一時,但是卻缺乏延續性!
作為這個新聞的挖掘者,《江南娛樂週刊》顯然下了一番功夫,採訪的音樂圈的人士自然也是經過挑選的。
如果他們挑選的詞曲作家是那種經常能夠賣的出高價的詞曲作家的話,那麼絕對不會像李大新反應那麼大。
值得一提的是,在番茄電視臺的《超級歌聲》選秀節目大獲成功之後,華國國內的其他電視臺,也紛紛開啟了歌唱選秀節目。
而在《超級歌聲》之前,實際上,影響力最大的選秀節目是華國央視舉辦的每年一度的電視歌手大獎賽。
而電視歌手大獎賽這個舉辦之初就是打著為華國樂壇輸送新血液的名號的歌手大賽,今年加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規則,電視歌手大獎賽採取的是評委十分打分制,而這個新加入的規則是,新歌演唱者可以加分0。3分!
所以參賽選手們為了這個可以說是“求歌若渴”,這也就導致了今年參賽歌手買歌的多,而新近創作的歌少,一時僧多粥少,新歌就變得很俏。
恰好在這個時候,葉秋的一曲十萬的新聞傳了出來,一時間,詞曲作家們原本就因為大賽新規而身價大漲,受到葉秋的一曲十萬的新聞的影響,一下子新歌的價格又提了一個檔次!
第三十八章 歌的質量是關鍵
葉秋也沒想到,事情居然這麼湊巧,可是《江南娛樂週刊》卻是不會忽略這件事。
他們為此特意採訪了一些今年報名參加央視全國青年歌手大獎賽的選手。
一位參賽選手表示:“原本今年因為大賽規則改變,就已經讓新歌的價格大漲,但是卻還能接受,可是一曲十萬的新聞傳出之後,原本就已經漲價的新歌,突然又開始大幅度漲價,特別是好一點的歌曲,更是漲到高到讓人難以承受的地步。”
一個曾經參加過一屆大賽的選手更是表示:“自從一曲十萬的新聞傳出之後,有名的詞曲作家的歌,價格實在太昂貴,以前差一點的幾千塊,好一點的一兩萬就能買到的歌曲,現在一張口就是3萬、5萬,參賽成本實在是太高了,真買不起呀!我只好放棄這次大賽了!”
更是有歌手直接指出,葉秋的所謂的一曲十萬,打破了原有的市場價格體系,讓詞曲作家的新歌大幅度漲價,更是有人說葉秋這樣做往小了說是過於自信,或者是炒作自己,但是往大了說,卻是給現有的新歌漲價起到了一個推波助瀾的作用。
越來越高昂的新歌的價格,很有可能讓一些原本很有潛力的選手,望而卻步,更嚴重一點甚至可以說,葉秋這完全是在攪亂整個歌曲市場。
有些歌手更是直言,歌曲盲目漲價,對這個市場是極為不利的,而葉秋這個新人,很可能是得到一些人的授意,故意炒作出天價歌曲,給了詞曲作家們一個合理漲價的藉口。
葉秋絕對沒有想到,事情居然會發展成這個樣子,他原本的確只是想借機炒作一把,可是沒想到,結果話題卻似乎有些偏了。
不過,卻也不是都是持反對態度的。
比如著名詞曲作家楊凡:“歌手最好別抱怨新歌貴,這就是市場經濟,對大家都很公平,或許有人會覺得葉秋一個新人,憑什麼開那麼高的價格,可是人家有這個自信,而且,也不存在強買強賣,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至於一些選手抱怨新歌漲價太多,可是試想想,歌手參加大賽,唱紅我們創作的歌后,外出走穴商演,出場費一張口就8萬、10萬的漲,大大超出詞曲家的費用。”
還有在葉秋之前曾經創造了8萬一首歌的紀錄的著名音樂人陳峰更是直言:“好歌就要賣高價,一首歌十萬貴嗎?的確挺貴的,可是如果那是一首好歌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