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便看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上的一層層的勳章,這血肉與汗水鑄就的勳章掛在戰士們肩上也壓在王江南心上,沉甸甸的,壓得團長王江南心疼不已。
這就不奇怪他為什麼見著起重機這麼激動了。
師長祖墨武道:“這是第一批,接下來還有兩批,比這一批更多。指揮部準備給你們團一共配30臺這樣的八噸起重機,怎麼樣,王江南,這下你不用跟我哭人手不夠了吧?”
王江南聽了這話,樂的一蹦三尺高,叫到:“師長!我就知道你心疼咱們,這下可太好了!”
祖墨武笑道:“趕緊和這幾位同志一起去後面卸起重機,耽誤了工期,看我饒不饒你。”
五名司機爬上火車最後面五節平板車廂,指揮著戰士們解開厚厚的帆布,帆布底下蓋著的嶄新徐工牌8噸輪式起重機閃亮登場。
一名起重機手躍入起重機後部的操作艙,放下液壓承重支腿後,用吊臂將這節車廂前部早就用鋼索捆好的鋼結構卸車坡道吊起,緩緩的運到火車載貨平板側面,在戰士們的配合下,卸車坡道準確的卡在了火車載貨平板的側面。戰士們解開起重機鋼索後,起重機收回吊臂和承重支腳,司機從起重機操作艙中出來,進入車輛駕駛艙,順利的轉向,從卸車坡道的鋼板斜坡上開下來,這標誌著一輛起重機從火車上卸貨完成。整個過程乾淨利落,毫不拖泥帶水。
接下來依葫蘆畫瓢,先下地的這輛起重機將卸貨坡道一次次移動為止,五輛起重機全部安全下地。
看見所有起重機安全卸了車,王江南一顆提到嗓子眼的心終於放了下來。這個蘇州漢子帶著圍觀的戰士們鼓掌喝彩道:“好~~~!!!”四下裡叫好喝彩聲響作一片。
“太棒了!”趙世圓心裡由衷的讚美道。
鐵道部工程師趙世圓從祖墨武師長手中接過關於這些起重機的油印資料小冊子,興奮的翻看著。越看越是覺得內心無比震撼!他在心裡不斷的讚歎道:“太漂亮了,真是機械工程的傑作!8噸的起重機竟然有如此長的吊臂!主臂加副臂竟然有25。3米!這一定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輪式起重機!”
趙世圓作為鐵路工程師,翻看過很多歐美的機械類雜誌,他記得二戰結束後,一本英國的《機械工程》雜誌上介紹過英國CoLES公司為二戰盟軍生產的輪式起重機,那裡面的黑白照片深深的吸引了趙世圓。
那種安裝在載重汽車底盤上,吊臂7米,標準起重5噸,最大達到6噸的自行起重機看在趙世圓眼中是如此的震撼。當時趙世圓就感慨,那真是太先進了啊,世界最先進的六噸自行式起重機啊!國內當時連三噸的自行起重機都少的可憐。而英國在二戰中竟然為盟軍生產了接近一百輛這樣的輪式起重機!
作為一名鐵路工程師,趙世圓深深的明白起重機對於鐵路建設的價值。國內僅有的兩臺未損壞的15噸迴轉式鐵路蒸汽起重機都在東北,那玩意長度大小有兩個蒸汽火車頭疊起來這麼大這麼粗壯,吊臂足有11米長,工作半徑可以達到8米,只能在鐵軌上行駛,用來鐵路施工。在趙世圓想來,要能有那麼一臺該多好,就能把目前的工程進度提前很多了。儘管他知道,那只是奢望。
但是此刻,面對來自未來2011年徐工集團的這款最低配置的最低端產品QY8B型號的8噸起重機,趙世圓震撼的五體投地!這樣一臺起重機一天的工作量,理論上等於這3000人的鐵道工程兵團一天工作量的總和!!!23。5米長的吊臂,意味著這大傢伙一分鐘內就能將25米長3噸重的過載鐵軌從鐵軌堆放點吊運到枕木上,而這個工作,需要50個工程兵扛著25條粗木槓子幹上20分鐘甚至半個小時。而且人的體力是有限的,不能連著扛,中間需要休息最少10分鐘,即使如此,很多工程兵在不分白天黑夜的奮戰中,只用了半個月就累垮病倒了!
師長說一共要給團裡配置三十臺這樣的超級機器!趙世圓簡直無法想象,接下來的工程進度會是什麼樣的景象。
祖墨武師長像是明白趙世圓的心事,笑道:“別以為30臺起重機了不得,29團在前面開山洞,他們的新裝備可了不得,北都給他們調運了三臺鑿巖臺車,好傢伙,那玩意老長老粗的鋼鐵胳膊伸出去,巖壁一搗就碎,嘩啦啦的往下掉啊,一個爆破眼沒幾分鐘就打好了,裝上雷管一炸,兩米多的進度就出來了。那車子還能切削隧道洞壁,安全又省力!切完後咱們工程兵只要往洞壁膛上水泥,一截隧道就基本施工完成了。”
趙世圓沒見過啥叫鑿巖臺車,不過他能想象得出,那起重機一般的長臂伸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