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便看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艦介紹一遍,他是不會放自己走的。
小強抱著早說完早了的心態,開始給蕭司令和在場的另外兩位海軍高階將領介紹起這次引進的軍艦來。
“蕭將軍,這麼著,我把這些軍艦給你介紹一下,你大致瞭解一下這些軍艦的戰鬥力情況,心裡好有個底。”小強說。
蕭將軍忙道:“要得,要得。我也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華東軍區海軍副司令員林遵,這位是安東海軍學校校長鄧兆祥。”
小強趕緊打起精神來,面前這兩位都是從國民黨海軍中率部起義的功臣,林遵將軍是率領國民黨海軍第二艦隊起義的首功,他策反了9條軍艦,雖說其中6條不久就被國民黨派飛機炸沉了,但是大大削弱了國民黨的割據力量。林遵作為一個海軍軍官,專業素質沒的說,他1924年就進入了煙臺海軍學校學習,1929年被派往英國,先是在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校就讀艦艇指揮,之後進入朴茨茅斯專科學校學習艦艇原理。1937年又被派往德國學習潛艇技術,可謂是新中國海上力量不可多得的人才。
鄧兆祥亦是赫赫有名,他發動了震驚中外的重慶號巡洋艦起義,這重慶號大大有名,標準排水量5200多噸,滿載排水量達6600多噸,如果單就這個資料而言,小強這次引進的西寧號驅逐艦,也只有標準3250噸、滿載3670噸排水量罷了,不過軍艦之間要是有了代差,排水量也就是浮雲了。但是在那個剛從艦炮向航母過渡的時代,這可是了不得的大船了,當初這艘船可是英國人為了抵償被箱港英國當局代為保管中丟失的中國6艘港灣巡邏艇,而將該艦移交國民黨政府充做抵賬的。國民黨當局將之改名“重慶號”。
在當時,“重慶號”是國民黨海軍中最大最強的主力戰艦,被視為“王牌”軍艦,不僅軍政要員紛紛登艦參觀,連蔣光頭都在艦上召開東北戰區國民黨高階將領會議。那時候的中國人,覺得終於有一艘巡洋艦了,可是了不得的大事了,老蔣更是覺著這簡直就是天下一等一的武器,打起內戰來獲勝那是小菜一碟,所以只要有機會就想炫耀一下。
那麼說了半天,這叢慶號戰艦到底強在哪裡呢?其實她是英國“阿瑞圖薩”級輕巡洋艦中的一艘。對於非軍事迷來說,世界上艦船級別有很多,初入門者往往被鬧得眼花繚亂,最後覺得艱深難懂而放棄瞭解,為了讓更多的朋友加入軍迷行列,我們來用白菜的方式說說這分級。
這艦艇分級在大炮鉅艦時代就已經基本定型了,水面艦艇中,滿載排水量在500噸以上的稱艦,小於等於500噸的為艇。水下的艦艇,無論排水量大小,統一稱為潛艇。你看,第一步就是這麼簡單。
接下來就把艦再分一下,能起降飛機的那就是航母,這大家都知道了;然後把剩下的艦按照個頭來分,碼子最大能安裝最大口徑艦炮的就叫戰列艦;碼子小點炮也小點的就叫巡洋艦,碼子再小點炮也再縮縮水後就叫驅逐艦;驅逐艦再把個頭和火炮縮縮水,那就成了護衛艦。你瞧,這艦艇分類一白菜後,就那麼簡單。
不過這是大炮鉅艦時代的分類方式,但是現代海軍隨著電子裝備,武器裝備,動力裝備的飛速發展,舊的分類方式已經失去意義了。試問一艘排水量才兩百噸的小型導彈艇和一艘排水量兩萬多噸的戰列艦對上面,兩者造價差了十萬八千里,噸位差了100倍,可是小型導彈艇上裝備的4到8枚對艦導彈齊射就能要了戰列艦的老命,戰列艦的大炮要是擊中小導彈艇也是立即送丫上西天的事。那麼,花大力氣追求排水量,以安裝更大口徑火炮的思想無疑就是吃力不討好。
現代海軍的造艦思維很明確,那就是想要得到什麼戰術目的,就按照這個目標來設計一種艦隻,就像美國最近推出的武庫艦、瀕海戰鬥艦,英國的快速火力支援艦,德國的通用護衛艦,中國的056近海作戰艦等等。
第五十回 代差
話說一圈又繞了回來,還是回到叢慶號強在哪裡這個話題。
這叢慶號屬於英國“阿瑞圖薩”級輕巡洋艦中的一艘,原本名叫阿羅拉號。裝了四臺主機,配上四臺鍋爐,每套功率16000馬力,四套共輸出64000馬力,最高航速31節。小強引進的這艘旅大型驅逐艦西擰號只裝了兩臺主機,和兩臺鍋爐,但是卻能提供高達72000馬力的動力輸出,服役三十年後鍋爐稍稍老化,雖說不如剛下水時新艦的最高航速33…34節,只是微微下降,保持在最高航速32節,還是比叢慶號的新船還快。
武器上比較,重慶號裝了馬克13型152mm50倍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