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寒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古代文明曾採用過許多種材料書寫文字,如古巴比倫人將楔形文字刻在泥板上,古阿玆提特人用桑科植物樹皮製作的厚紙書寫繪畫,古印度人用貝葉(棕櫚葉)刻寫佛經,中古歐洲人用羊皮紙等野獸皮書寫。而古代中國的甲骨文刻在龜甲和獸骨上,西周銘文刻在青銅器上,後來還有竹簡、絲帛等等作為過書寫的載體,但是它們各有缺點:或是太沉重,或是太昂貴,不能大量使用,部份更不能修改。
於是很自然的,紙張這東西應運而生。
宋蘇易簡《紙譜》:“蜀人以麻,閩人以嫩竹,北人以桑皮,剡溪以藤,海人以苔,浙人以麥面稻稈,吳人以繭,楚人以楮為紙。”造紙,舊用人工製造,先取植物類纖維質之柔韌者,煮沸搗爛,和成粘液,勻制漉筐,使結薄膜,稍幹,用重物壓之即成。今日所用之紙,多為機制。從現存世千年以上的書畫作品中,大部分是由桑皮紙作為書畫紙用。
需要說明的是,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就開始使用莎草紙,並將這種特產出口到古希臘等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地區,甚至遙遠的歐洲內陸和西亞地區。對古代寫在莎草紙上手稿的研究,或稱為紙莎草學,是古希臘古羅馬歷史學家的基本工具。
但是“莎草紙”並不是現今概念的“紙”,它是對紙莎草這種植物做一定處理而做成的書寫介質,類似於竹簡的概念,但比竹簡的製作過程複雜。
古埃及人很早就發明了莎草紙,用紙莎草製成的書寫介質作為當時主要的書寫材料。埃及博物館陳列的各種紙莎草紙文書和圖畫最好地證明了這一點。在人類造紙術極其落後的古代,埃及紙莎草紙在乾燥的環境下可以千年不腐的特點,一度使其成為法老時期重要的出口商品,遠銷至古希臘、古羅馬等歐洲國家,歷時3000年而不衰。莎草紙一直使用到8世紀左右,後來退出歷史舞臺。
在埃及,莎草紙一直使用到9世紀才被從阿拉伯傳入的廉價紙張代替。在此之前,羊皮紙和牛皮紙已經在很多領域代替了莎草紙,因為它們在潮溼的環境下更耐用,而且它們在任何地方都能生產。在歐洲,教會直到11世紀左右依然在正式檔案中使用莎草紙。現在留存下來最近的具有確切年代的莎草紙實物檔案是一份1057年的教皇敕令和一卷書寫於1087年的阿拉伯文獻。紙莎草紙莎草拜占庭帝國直到12世紀依然在使用莎草紙,但是沒能留下實物。
埃及紙會消失,原因主要有兩個,其中的一個是因為莎草紙的產量問題,再一個就是中國紙張明顯要更加的使用,成本上也要低出不少。
質量更好,價格等地的產品出現了,自然也就該更新換代了。
但是嚴紹所處的這個世界,雖說也有了造紙術這東西,但是還沒有大規模的推廣開,尤其是在這種邊遠地區。
人們更習慣的,其實還是類似於羊皮紙或是牛皮紙一類的東西,因為這類的紙張,更加耐用一些。
——————————分割線——————————
或許在過去,冬谷部落壓根不重視這些東西,所以過去外面的商隊在跟冬谷部落進行貿易的時候,幾乎從來都不會攜帶這類貨物,因為他們很清楚,這些北地人根本不懂的什麼叫文字,更不懂得什麼叫文明,把書籍賣給他們那可是真正的對牛彈琴。
一直到嚴紹上位之後,苦惱於部落里根本沒有可以用來記錄的東西,嚴紹自己也不打算該行做一個雕刻石碑的匠師,那麼對外採購也就成了必然。
雖說紙張這東西的利潤並不是很高,為了能夠獲利,那些商人們開了一個比較黑心的價格,但是在給錢到位後,這些商人還是很利索的給嚴紹送來了足足半車的紙張。
別笑看這半車紙張,幾乎已經可以讓嚴紹用上好多年了。
至於原因嗎,也很簡單…
他可是最討厭看書寫作業了,就算是現在,他也一樣深深的厭惡這。
若不是因為有一些地方,需要用紙張記錄下來,只怕他根本不會從商人那裡購買這些東西——————就好象前面說過的一樣,他可是最討厭讀書了。嗯,相信也不會有多少人喜歡讀書這種事情的吧。
而在那些紙張上,儘管看似很粗糙的燕子,可是上面的東西卻足以讓北地這塊土地上,幾乎所有的人都為之一震,因為,那是一個類似於城市一樣的圖紙。
抱著卡特琳娜在自己的懷裡,輕輕的嗅著清香,感受著那豐滿到幾乎爆炸的火熱身姿,嚴紹瞬間有了一些反應。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