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劍遠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微臣楊齊宣請奏聖人,將宣武軍節度使方有德,右相李林甫,前宰相張九齡,前隴右節度使郭知運,四人畫像加入凌煙閣!
請聖人恩准!”
大明宮紫宸殿內,諫議大夫楊齊宣出列,大聲請奏道。他將官帽放在地上,伏跪於地不肯起來。
大有基哥萬一不批准,他就在這裡跪到天荒地老的架勢!
滿朝文武沒有任何人上前附和,也沒有人站出來反對,因為這只是在走一個過場,所有的事情,都是提前安排好了的,甚至連這四個人的畫像都已經掛到凌煙閣裡面去了。
此時就連李林甫的政敵,左相李適之,也一臉淡然站在朝堂上不說話。
這是一件“好事”,平心而論,這件事對所有人都是有好處的,這意味著“貞觀之後臣子不得入凌煙閣”的潛規則被打破,將來只要可以立功,就可以把自己的畫像送進凌煙閣,流芳百世了!
這一批沒有他,那麼下一批會不會輪到他呢?
李適之心中也有點小念想,所以他不會站出來砸基哥的場子,更不可能打李林甫、方有德這些人的臉。
連他都不站出來,就更不會有人站出來了。
基哥坐在龍椅上面帶微笑不說話。
對於這件事,他前期是花了很多心思的。
包括但不限於從別處弄來一個“玉碑祥瑞”,來證明大唐是“天華地寶之國”,開天盛世足以跟太宗的貞觀之治比肩。
就連新加的這四個人,都是基哥深思熟慮,並不是亂選的。
前宰相張九齡,乃是“文章派”的代表人物,並且他師承張說,在這一派裡面頗有人脈。
前隴右節度使郭知運,乃是收復隴右,逆轉大唐與吐蕃之間戰略態勢的關鍵人物,也是西北“邊鎮派”定鼎之人。
沒有郭知運,就沒有如今隴右對吐蕃佔優的局面,以及各種邊鎮軍事部署。
這兩個人,算是開元時期大唐中樞的傑出人物。
那麼為什麼不選姚崇、張說這樣的大佬呢?
因為這些人,其前半生的經歷都是來自“前朝”,帶著深刻的武周印跡。讓他們進來,會讓後人認為基哥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這次基哥想辦的事情,是彰顯自己的功績,而不是為了給他祖母武則天歌功頌德。
所以他自然不可能把姚崇和張說這樣的人加進來。
而方有德是龍潛時的舊臣,又有潑天軍功;李林甫是李唐宗室,又穩穩當當的做了這麼多年右相。
如果說前兩個“死人”加進去是為了“承前”,那麼這兩個還活著的人,畫像進入凌煙閣,則為了“啟後”,是為了向世人表明:天子求賢若渴又念舊情,不僅高官厚祿,而且還能名垂青史,你們還不快快效忠於朕?
如此機關算盡的一場朝會,哪個不開眼的會站出來反對?
這四個人,幾乎囊括了大唐中樞所有的勢力派系,可謂是基哥兼顧各方搞出來的一個最大公約數了。
“既然諸位愛卿都無異議,那……”
坐在龍椅上的基哥還沒說完,就看到有個年輕的官員站出來,對著基哥大喊道:“聖人!微臣以為,張九齡於國無大功,不配與其他凌煙閣功臣同列,請聖人收回成命!”
說完,他直接把官帽放在地上,伏跪於地,跟楊齊宣保持著同樣一個姿勢!
尼瑪,還真有愣子啊!
紫宸殿內滿朝文武皆大驚失色,站在最前列的李林甫最為著急……因為此人就是自己好不容易安插在御史臺裡面的一枚棋子,善於寫詩,名聲在外的馬仔!
他怎麼能不打招呼就跑出來?
“朕記得你,你是杜甫對吧。
你那首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朕很喜歡。”
基哥微笑說道,笑容很是溫和淡然。
他其實也覺得把張九齡加進去很膈應人,因為當年張九齡就屢屢給他難堪。
但是不加張九齡進去是不行的。
基哥是皇帝,不是流氓頭子!做天子,就得有屬於天子的政治框架!有政治框架,就會產生對應的政治規則,不能想怎麼玩就怎麼玩!
因為天子既需要有人幫他撈錢,也需要有人給他歌功頌德!既然是這樣,那麼張九齡作為文人入相的“樣板工程”,就不得不立起來,立得直挺不能倒!
至於為什麼杜甫會跑出來鬧騰,那當然是為了提拔他一路綠燈上位的“恩相”李林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