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劍遠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亹源地區,算是一個小盆地,在方重勇前世也被稱為“門源盆地”。
這地方能成為一塊吐蕃人的風水寶地,除了這裡有迥異於周邊山脈的地勢平坦外,還有個重要原因,就是黃河支流湟水的主幹(按流量算)大通河,流經這裡,沖刷出了適合農耕與遊牧的肥沃土地。
換言之,大通河的水,最後都要與其他河流匯合,然後流經河源軍駐地湟源縣,最後湟水再與其他河流一道,匯聚成黃河並流經蘭州。
大通河(也叫浩門河)從源頭開始算,與終點落差超過六百米以上,而途中最高與最低落差,更是高達八百米以上。這條河總長不過五百多公里,最大高低落差竟然如此恐怖,這便意味著河水的流速非常快,運輸能力非常強。
大通河不僅流速快,而且水深一米到三米之間,有漕運的潛力,這注定了它在黃河上游水域裡不可能默默無聞。
事實也正是如此。
雖然人員乘船,順著大通河而下非常危險,但運送木材與糧草還是很便捷的。
事實上,亹源能成為吐蕃人的三大後勤基地之一,靠的就是青藏高原為數不多的水運。吐蕃國內的輜重,很多都是從大通河送到亹源一帶,再從亹源集散到各處的。
這比牛馬馱著貨物在青藏高原上亂跑效率要高多了!
當方重勇帶著銀槍孝節軍騎兵在亹源橫衝直撞的時候,都被吐蕃人囤積在這裡的,數量多得嚇人的輜重給驚到了!
不過輜重多,並不代表吐蕃人守備強。
因為戰略地位重要,亹源地區原本是屯紮了一支吐蕃的禁衛軍,實力非常強勁,乃是恩蘭達扎路恭的本部人馬,亦是出自衛茹的託岱東岱。
這支部隊長期活躍在吐蕃對峙大唐河西邊軍的第一線,方重勇對這個番號一點也不陌生。
要不然,他跟恩蘭達扎路恭是怎麼認識的呢?
但詭異的是,在輕而易舉踏平這個吐蕃三流兵馬建立的後勤“囊霞”後,方重勇審問俘虜得知:恩蘭達扎路恭,已經將他的嫡系人馬全部調走,俘虜也不知道這支軍隊到底去了哪裡!
只知道這支軍隊是走南下的行軍穀道,朝大通城方向去了!
畢竟,後勤囊霞與恩蘭達扎路恭的禁衛軍之間並無隸屬關係,後者無須向其通報軍事排程情況。
真要說的話,這些囊霞裡的後勤兵是孫子,達扎路恭的嫡系部隊才是爺爺!要不是這樣陰差陽錯,方重勇想憑藉三千銀槍孝節軍拿下亹源,估計還少不了一番苦戰!
方重勇讓懂吐蕃語的行軍嚮導當翻譯,審問了很多吐蕃俘虜,甚至把“大記憶恢復術”都用上了。
而那些吐蕃俘虜說出來的情況,雖然都是碎片化不成體系,但無一不是證明,吐蕃軍的主力,確實已經提前離開了亹源。
甚至低調到這支囊霞部隊內部知道的人都不多。
那達扎路恭那支軍隊有什麼古怪呢?
方重勇百思不得其解。
能擅自離開防區不見蹤影,必定是為了更大的圖謀吧?
以方重勇對恩蘭達扎路恭的瞭解,這一位狡詐如狐,十分不好對付。他的嫡系部隊被調走了,以吐蕃的政治生態看,一個東岱的主將,也是當地的大地主,換言之,這支軍隊裡面估計都是達扎路恭的親信和家鄉人!
“方節帥,這亹源聚集了如此多的糧秣,我們不一把火燒了麼?
痛痛快快燒了,好回涼州給朝廷報功啊!”
何昌期湊到正在囊霞內四處巡視的方重勇詢問道,語氣裡滿是輕快之意。這次一路殺穿到亹源,遭遇的抵抗不值一提,還白撿一個大功勞,簡直爽翻了。
所謂囊霞,其實就是個製作簡陋又面積巨大的臨時營寨,裡頭有很多軍帳,還有木頭搭起來的棚子。
那裡會分門別類儲存著很多輜重以及戰利品,如糧食、柴草、兵器等等。它與大唐糧倉府庫的最大區別,就是具備放牧與蓄養牲畜的功能。
並且一個囊霞可以蓄養放牧的牲畜還不少,多的時候可以有好幾萬!算是吐蕃人為了應對與大唐的大規模戰爭,想出來的一種因地制宜的後勤模式。
因為這批隸屬於囊霞的吐蕃士卒抵抗薄弱,所以銀槍孝節軍的人也沒有濫殺。那些自願投降的吐蕃奴隸,方重勇都將其放走了,讓他們自由的往南面大通地區逃竄。
“燒掉了這些糧秣,我們吃什麼呢?”
方重勇像是看傻子一樣看著何昌期問道。
“呃,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