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劍遠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唐代的灞橋,始建於隋文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處於長安城通往潼關路、蒲津關路、藍田關路的要衝,戰略地位非常重要。灞橋本來只是長安城外灞水上一座“普通”的橋樑。
橋本身很普通,但它卻是多條驛道的必經之路,又因為是官員出入長安,迎來送往的“打卡點”。
所以“灞橋”二字出現在文人墨客的詩句中的頻率非常高,全唐詩中有133首提到過灞橋,種種因素,讓這裡顯得很是不凡。
官府在灞橋設有驛站,不僅為來往官員提供住宿服務,同時也為囤積在這裡的軍隊提供必要的補給。
此刻尚未過午時,灞橋驛附近便有不少旅客聚集,所有人驚疑不定的看著長安城內某處燃起的狼煙,一個個都嚇得說不出話來。
狼煙起,必有難,這是鐵律。
狼煙並非是隨便燒什麼就可以用的,它的材料和配方都是獨一無二的,燃起的濃煙,也是獨一無二並且一眼就能辨認出來的。
長安城內起狼煙,這是多少年沒有見過類似的場景了啊!
“長安這是出了什麼事呢?”
右金吾衛中郎將裴旻,站在臨時大營中搭建起來的一個箭樓上,遠眺長安方向的狼煙。
初步判斷,應該是位於皇城附近!甚至離興慶宮不遠!
他一邊看一邊喃喃自語,心已經沉到谷底了。
讓南衙禁軍全部都待在長安城外,本身就是一道極為怪異的聖旨。如果再考慮到如今南衙禁軍的尷尬地位,就更是如此了。
和後世大部分人所估計的不同,長安的南衙禁軍十六衛中,除了“左右金吾衛”“左右千牛衛”“左右監門衛”是有固定編制的以外。
其他十衛,是沒有固定編制的,或者說得簡單粗暴點,叫“任意編制”。
說它有它就有,說沒有就沒有,具體多大規模,只看長安周邊各地軍府能不能交出府兵到長安來“番上”。
有點類似方重勇前世以色列國防軍的預備役制度。南衙裡頭掛個牌子,有兵來長安番上了就往裡面塞人,加個行軍總管就是一支軍隊然後拉出去打仗,僅此而已。
至於軍隊的裝備、補給這些,那都不是南衙操心的事情,得歸兵部管理。
唐代前期,這十衛裡頭,一衛一萬人不算多,經常打出唐國邊境,參與外線作戰,乃是一等一的精銳;中後期府兵制破壞以後,一衛一百人也未必湊得齊。有時候整個儀仗隊,都要招募市井街頭的地痞流氓湊數。
很遺憾的是,如今這十衛,就是後面那種情況,基本上已經成了“紙面資料”,不作為固定軍隊存在了。
這是唐初便定下來的制度,也是“關中府兵精銳即南衙十衛”的傳統;原本的制度設計是不錯的,但成也府兵敗也府兵,府兵制解體了,南衙禁軍自然也只保留最基本的存在,也就是俗稱中的“南衙六軍”。
比起被限制在宮城(非皇城)內的監門衛,規模小又不受基哥待見的千牛衛,金吾衛的編制是最大的,活動範圍是最廣的,也是南衙禁軍當中爛得最慢的。
對此,裴旻心知肚明,自己責任重大!
這次長安起狼煙,看上去好像有很多人可以一起頂鍋,但如果真的出事了,他和那位新上任不久的左金吾衛中郎將王思敬,絕對是最先倒黴的一批人!
“裴將軍,京兆府尹鄭叔清求見,就在營門外。”
親兵湊過來小聲稟告道。
“鄭叔清?”
裴旻一愣,心中暗暗疑惑:這個節骨眼,京兆府尹跑軍營來做什麼?
作為一個在軍中廝混了幾十年的老丘八,他對於金吾衛的職權,可是非常熟悉的。京兆府衙門,對於南衙禁軍的管轄,很多情況下都是理論上的,釋出的命令就是一紙空文。
但是,對於專門負責長安外城治安的金吾衛來說,卻不是這樣。鄭叔清的話,南衙禁軍其他統領不聽沒多大事;然而左右金吾衛中郎將,卻是不能不當回事。
“你覺得鄭叔清其人如何?”
裴旻小聲詢問身旁的親兵道。
“回將軍,坊間譏諷說:鄭府尹逢人便叫幹阿爺。
應該……不是什麼好人吧。”
這位親兵用樸實的語言告訴了裴旻,他印象中的鄭叔清是怎樣的。
“明白了。”
裴旻微微點頭,看來民間對鄭叔清的印象,跟自己的想法高度雷同。
於是他叫上了左金吾衛中郎將王思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