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部分 (第2/4頁)
無組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名的《南山集》。而趙申喬所說的“臣與名世,素無嫌怨”一語,也很有些問題。
戴是在康熙四十八年以會試第一名、殿試一甲第二名進士及第(俗稱榜眼),授的翰林院編修,而殿試上的狀元趙熊詔就是趙申喬之子。因為戴名世在士林中素享盛名,趙熊詔卻是才名不顯,所以有不少人傳言他是因為賄賂才成為狀元的,趙申喬此次彈劾,也有人傳是他要先發制人,羅織罪名置戴名世於死地,以斷他人追究之想、塞他人議論之口云云。
至於說這個趙申喬到底是是這個心思。四阿哥和十三阿哥在談論之時並不能肯定。也不想去追究。因為這個時候。起因已經不是主要地了。現在四阿哥與十三阿哥擔心地是。此事牽涉過眾。已經株連到數百人之多。震動了儒林。政界和學術界地知名人士如桐城派開山鼻祖方苞、韓尚書、侍郎趙士麟、淮**王英謨、庶吉士汪汾等三十二人俱都被牽連其中了。
康之所以會龍顏大怒。是因為《南山集》地《與餘生書》一篇中。直接寫出了南明政權弘光、隆武、永曆三壬年號。且信中又將南明小王朝與三國時期偏居川中地蜀漢、南宋末年退守崖州地宋帝相提並論。
其實這《與餘生書》。就是戴名世寫給他地一個門人餘湛地一封信。餘湛曾偶然同僧人犁支交談。說及南明桂王之事(南明桂王朱由榔。就是後世所稱地永曆皇帝)。這才知道犁支原來是南明桂王宮中地太監。在桂王被吳三桂所殺後。他削髮為僧。皈依了佛教。也就是說。犁支是親自經歷過南明朝之人。他所述地事情應當是比較可靠地。戴名世得知這個訊息後。忙趕過去。可惜犁支已經離去了。
戴名世之所以對這件事這麼上心。是因為他很以自己在史學方面地才能而自負。因為明史資料散逸頗多。有些又失於記載尚無人能寫明史。所以他就想仿效《史記》地形式。寫出一本明史。並因此廣遊燕趙、齊魯、河洛並江蘇、浙江、福建等地訪問故老證野史。搜求明代逸事。不遺餘力。這次沒能和犁支見面。讓他很是遺憾。於是就囑咐餘湛把所聽到地情況寫給他名世把餘湛寫地東西與方孝標所著地《黔紀聞》加以對照。考其異同發現了一些可之處。
於是就寫信給餘湛。詢問犁支下落。欲與其“面談共事”。這封信就是《與餘生書》了。
戴名世既然問地是明史中事兒。信中提到南
號也就不應該是什麼大事了,本來是不至於讓康熙的只是這個案子發的時候不好,現在明清之際的一批遺民如顧炎武、黃宗羲、冒闢疆等人雖然已經故去了他們提倡“反清復明”、講究“夷夏之別”的影響卻還很廣,他們的弟子也是佈於天下熙這次陪同太后避暑,居然也受到了這些人士的一點小小騷擾雖沒造成什麼影響,畢竟也是掃了康熙的興。
趙申喬選在這個時機彈劾戴名世,也可謂是用心良苦,體察聖意了,既報了私仇,也得了聖心,真是一舉兩得。而康熙藉著此案大做文章,是想起到敲山震虎、殺一儆百、鞏固政權的作用,於是《南山集》案就由單純的年號、明史的事兒被渲染成了旨在謀反的叛逆之舉。
四阿哥和十三阿哥雖然也認為戴名世做事行文很有些不檢點,但卻愛惜其才,覺得他雖有錯,但錯不至此,且他在士林之中很有一些影響,如果輕率處置,怕會引起讀書人的不滿,只是康熙態度堅決,連大學士李光地親自出面“欲疏救於萬死一生之地”,也“卒不可得”,而他們做皇子的,更是不能輕舉妄動,以免招了康熙的嫌忌,也只有在雲錦這兒,發發感慨了。
“爺,如果這個戴名世真的被定了叛逆,會怎麼樣啊?”雲錦在現代也是寫書之人,對文字獄的受害者自然有份同情之心,這個案子自己在現代雖然聽到過,但卻不記得最後的處罰結果,不過“叛逆”的罪名,聽起來就很嚴重。
“叛逆是那麼好當的嗎?抄家滅門都是有可能的。”十三阿哥皺著眉頭說道。
“有那麼慘?”雲錦了拍胸口,“還好,聽爺和十三爺剛才說,就現有證據來看,尚不夠定叛逆的。”
“現在不是證據的問題,”十阿哥面色嚴肅的說道,“而是要給那些反清復明的人一個教訓。”
“可是,”雲錦心嘆息,老康這是要殺雞給猴看啊,只是這雞招誰惹誰了,就這麼被處置了,是何等的無辜,“這個戴名世並沒有反清復明啊,爺和十三爺剛才不也說了,他只是想寫本明史,無意中觸犯了忌諱而已。”
“皇阿哥自有皇阿瑪的量,”四阿哥搖搖頭,“那些反清復明的人也是鬧得有些不象話了,需要給他們點兒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