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這種場合下,自是不敢託大。
葉君生卻不同,雖然太子那邊咬死他是二王爺的人。可自家知自家事,他並不喜歡捲入朝政傾軋的亂流中去。只是目前狀況,明哲保身亦非好選擇。正因為這樣,他才會來見趙匡明。
他有他的選擇。
一如往常,不亢不卑地拱手作禮:“小生葉君生,見過王爺。”
李逸風和黃元啟看見他風淡雲輕的模樣,早司空見慣,不再驚訝了。
話說,葉君生連太子的面子都不給,在二王爺面前保持姿態,也很正常。換了普通士子,可能早“哎哎呀呀”,結巴掉。
無它,一般讀書人有求於人,所要仰仗的東西實在太多太多。宦場叵測,自古便有“不成派系不成官”的說法,必須站隊。想要獨自清高,那就別想當官。而對於大部分的基層來說,太子、王爺這些高高在上,可望不可即,根本走不通門路。
葉君生淡定,源於他的特殊身份,一言以蔽之,他並不需要求爺爺求奶奶地走關係,腰板子當然比較直了。
一番寒暄,席間趙匡明說起當日路過冀州,在獨酌齋購買書帖之事。李黃二老不由唏噓不已。
當其時,葉君生不過初出茅廬,聲名不顯。他們還是看在二王爺的面子上,才會爭相購買葉君生的字。那時候,還覺得葉君生薑太公釣魚,漫天開價呢。
時過境遷,如今那些字帖,雖然不是蓋著葉君生的印章,可行情水漲船高,價格也到了一個驚人的地步。
至於各大州府坊間,葉君生的書法丹青贗品滿天飛,一批接著一批的。
喝完茶後開宴席,期間說的都是閒話。二王爺談笑風生,不提敏感話題。
飯後,吃罷水果,他開口請葉君生畫一幅丹青。
葉君生答應下來,邊上立刻有人端來上佳的文房四寶。
李黃二老,皆伸長脖子來看,不知葉君生如何著筆。
正文 第兩百九十五章 白眼
宣紙潔白無瑕,很快,葉君生醮墨落筆。
趙匡明在一邊饒有興趣地仔細看著——關於葉大才子在揚州競賽之上,短短一刻鐘時間,雙手執數筆,雙管齊下,畫出那氣勢磅礴的《廬山圖》之事,坊間早傳得神乎其神,非常了得。
當其時,才子競賽的書法丹青作品,公榜之後,由評委那邊全部收回去,封貼好,然後攜帶回京,交給華明帝審閱。
這個審閱,基本屬於走過場的。
眾所周知,華明帝不好文藝,偏重實事。
不過拿到眾才子的作品後,聖上還是附庸風雅地命人專門找一個地方,把所有作品陳設出來,以供給一班文武大臣觀看。
毫無疑問,葉君生的定鼎之作受到一致好評。只是不少大臣對於葉君生不第一時間進京面聖謝恩,反而“失心瘋”地跑出海去,深感忿怒。連番上書,要求聖上開金口,免掉葉君生的第一才子光環。
然而華明帝只一笑置之,並未追究,好生令人費解。
無論如何,作品是真實的,不會扯淡。
那時候趙匡明曾專門去觀看葉君生的《廬山圖》,他並不相信市井傳聞,什麼指間夾筆、什麼雙手作畫,什麼下筆如飛,這有可能嗎?
才子見得多,出口成章,下馬成詩,諸如此類,倒還比較靠譜——才子競賽的丹青詩詞單元難度更大,別忘了,除了畫畫之外,還有一首膾炙人口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呢。
單憑這兩句,便足以氣壓全場。
詩詞。或可以早就想好,打好腹稿。可偌大一幅畫,一筆一墨,根本不能偷工減料,怎麼可能用這般的方式來畫出來?
懷著好奇的心態去看畫,看完畫後,二王爺卻默然了。
可以很分明地看得出,從筆法,功力的角度來看。《廬山圖》頗有瑕疵。不少連筆處顯得潦草,甚至可以說是輕浮。
由此可見,葉君生作畫時的情況,確實很急促,狀態不好。這便印證了一刻鐘畫就丹青巨幅的說法。
真是有些不敢想象。
時間迫切。或者可以完成作品,但這樣的作品竟能問鼎第一,這就萬中無一了。
《廬山圖》,細微有遺憾,然後從整幅丹青來看,卻顯得山水躍然,氣勢逼人。就連存在的不足。都似乎轉化為優點了。
再配上七絕,配上李逸風親手銘刻的雞血石印章,渾然一體,令人一看。無話可說。
自古競試比賽類,罕有好作品出世,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