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夏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要符合政治家的標準,而不是一個母親的標準,否則,史官大概會認為“這件事沒有記錄價值”而略過去。
如果沒有其他理由的話,按常情,可以推測,對於這麼一個出生後穩固了自己的正妻地位,又蒙皇祖賜佳名光耀門庭,長大後還很聰明能幹的兒子,長孫皇后是不可能不愛的。然而這種愛一直受著制度束縛,她的生活重心又不是兒子而是丈夫,她能給予兒子的,只怕十分有限。儘管如此,在她生前,家裡還是維持了表面的和睦有序。如果說太宗皇帝是這個家的頂樑柱,那麼長孫毫無疑問就是定海針。
定海針坍塌,李承乾最強有力的保護者消失,跟父親的關係又始終不見好轉。尋求親密感是人本能的社會心理需求,巨大的感情空洞需要填補,於是美少年稱心出場。
對於孌童這麼一種變態的心理,杜睿是非常不贊同的,因為那些人之中的大多數,其實玩孌童跟玩姬妾一樣,都只是動物行為而已。可是李承乾這次似乎有些特別的地方,在父親怒殺稱心之後,他“痛悼稱心不已,於宮中構室,立其形像,列偶人車馬於前,令宮人朝暮奠祭。承乾數至其處,徘徊流涕。仍於宮中起冢而葬之,並贈官樹碑,以申哀悼。承乾自此託疾不朝參者輒逾數月。”特別是最後一句,幾個月不肯見父親的面,這一點要多要命,有多要命,想想這幾個月間李泰會在父親耳邊下多少藥吧。
如果李承乾是真正的同性戀者,跟稱心在一起只有性沒有情,那麼這個孌童死後,他大可以再找幾個漂亮小男孩來,只聽新人耳畔笑,不理舊人墳下哭。但他沒有,他選擇了更為邪異的發洩方式,偷盜民間牛羊煮食,模仿突厥人習俗假死發喪,讓屬下演習打仗致傷,揚言要殺光進諫者。看看這些行為,這裡面表達的意願是多麼明顯,他渴望自由、渴望脫離自己身周這讓人窒息的環境,想要像草原遊牧民族一樣策馬揚鞭任意馳騁,想憑著自己的真本事建功立業。
這種情緒發展到極端,他只能走上最後的不歸路:謀反。
失敗也是必然的,他沒有父親當年的資本,而父親對於朝局的控制力又比祖父強得太多。
杜睿在看這段歷史記載的時候,所關注的,是李承乾失敗被捕後,面問父親責問時的表現:
“會召承乾譴勒,承乾曰:‘臣貴為太子,尚何求?但為泰所圖,與朝臣謀自安爾。無狀之人,遂教臣為不軌事。若泰為太子,正使其得計耳。’帝曰:‘是也,有如立泰,則副君可詭求而得。使泰也立,承乾、治俱死;治也立,泰、承乾可無它。’即幽泰將作監,解雍州牧、相州都督、左武候大將軍,降王東萊。”
聰明、口才、權欲、決斷能力、貪玩淘氣、情感依賴、任性偏激、雄心勃勃、至死不讓人,杜睿想著,不能不苦笑著說,李承乾這些個性,都能在他偉大的父親身上一一找到對應點,足以證明李承乾不但是太宗皇帝的親生兒子,而且可能事實上是最像他的兒子,比那個“英果類己”的李恪更像,只不過,太宗皇帝的這些個性,幾乎全都是透過正大光明,利國利民的方法展示出來的,而李承乾的,出發點跟父親一模一樣,方向卻大相徑庭,南轅北轍,幾乎沒做對過一件事,這也實在不容易啊!
()好看的txt電子書
原因,主要還是外部環境太不相同了吧。太宗皇帝是個幸運兒,小時候一直跟在父母身邊受盡寵愛,娶妻長孫又是超級聰明賢慧,到了該幹事業的時候遇上出英雄的亂世,有良好的開局,之後的一切都順理成章。
而李承乾呢?他父母有太多需要去忙的事,他的妻子甚至沒在史書上留下一鱗半爪,平庸可知,他其實也努力地抓住了自己的機會,監好國並贏得上下稱讚也不是容易事啊!但顯然坐著批奏章這種事,用不完他身上過剩的精力,於是還要找別的出口發洩。
兩柄鋒芒畢露的劍侷促在一起,少了中間那層溫柔的、母性的、包容的緩衝地帶,只能叮叮噹噹碰撞不停,直至較脆弱的那一方碎裂為止。
杜睿回憶著歷史上對李承乾的記載,再看看眼前這個渴望得到他指教的少年人,杜睿心中不由得生出了一種憐憫的感情,不禁想到,或許可以透過他來改變這個原本應該成為太宗皇帝合格接班人的命運。
第二十章 執以師禮(求推薦求收藏!)
杜睿想著,對李承乾拱手一禮,道:“不知秦兄何以問突厥事?”
李承乾忙道:“實不相瞞,家父也在朝中為官,自渭橋之盟後,突厥不顧信義,屢屢翻遍,屠我城池,擄我子民,家父身為社稷重臣,自是每每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