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2/4頁)
圈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孩子請他(她)幫忙,孩子搭上手,你就立刻表示輕鬆許多。或是在做飯時,表示自己忙不過來,請孩子幫忙剝蔥剝蒜,之後表現出有他們這飯做得快了許多。再或者家裡什麼東西壞了,你去修時故意少拿工具,讓孩子找到並遞給你,如果是高處,再讓孩子幫你扶一下凳子,告訴孩子他(她)可幫了你的大忙……
所有這些或許你都不需要他們來幫忙,甚至可能會越幫越忙。但是,讓孩子知道媽媽也有需要他們的時候,這是對他們非常大的鼓勵與肯定。一個感受到被需要的孩子,會更努力地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對他人有幫助的人。
心情同樣可以有孩子分擔
小慧媽媽有一段時間在單位工作不順利,時常為了工作的事煩心,偏巧那段時間裡小慧姥姥又病了,搞得小慧媽媽心情極其糟糕。
可是,回到家看見小慧做功課,她又不忍心讓孩子受影響。於是,所有的煩惱都被她裝在了自己心裡。心事多了脾氣就會不好,那時候小慧媽媽總是愛挑毛病,還因為一點小事生氣。小慧不知道原因,見媽媽無緣無故生氣,也就不開心起來,偶爾母女倆還吵上兩句,搞得家裡不得安寧。
其實,小慧媽媽完全可以把自己遇到的煩惱說出來,孩子雖然只有十歲,但他們是完全能夠理解媽媽的。只是媽媽總是要表現出堅強,又喜歡替孩子思考,認為他們理解不了,就由著自己心事重重,結果反而影響了孩子。
小慧的姥姥後來來北京治病,對小慧講了小慧媽媽的難處,出乎小慧媽媽的意料,小慧不僅明白髮生了什麼,還能拍著媽媽的後背安慰她。而且,在姥姥來北京的日子裡,小慧還給需要下班去醫院的媽媽做飯,替姥姥洗衣服。
孩子的心是純真的,他們能夠對事情的好壞急緩做出合理的判斷。只是家長沒有注意到,也沒有嘗試與他們溝通,在心情問題上拒絕與他們交流。其實,讓孩子適當分擔自己的心情,一方面可以求得孩子的理解,讓孩子體會做大人的難處。另一方面,也可以鍛鍊孩子關心他人,幫助他人,換到他人角度思考的良好品德。
小肩膀能擔大事情
孩子進入社會是遲早的事,他們面臨的必將是比媽媽們更激烈的競爭環境,更需要適應的存在狀態。所以,不是媽媽們不願意就可以讓孩子在無爭的環境中生存下去的。
既然孩子總是要獨自面對,那麼媽媽們不妨早些讓他們瞭解,讓他們理解。不要小看現在的孩子們,他們的內心世界比媽媽們想像的要寬廣許多。在如今極為豐富的獲得資訊的環境中,孩子們不僅是聽媽媽講,聽老師說,還能夠透過電視、廣播、網路等等渠道獲得。因此,簡單的封鎖性保護,如今已經起不了什麼作用了。
別總拿單身說事(4)
既然孩子是獨自和單身上班族媽媽在一起,那麼就不妨試著將一些事情與他們共同面對。小星兒四歲時爺爺去世了,大爺也在他小學時離開人世,家裡人都覺得小星兒不知道。因為,小星兒媽媽與奶奶家達成協議主,全面採取的封鎖訊息的策略,不管誰遇到小星兒問爺爺和大爺,都說爺爺住院了,大爺出差了。
這實在是太小看孩子的頭腦了,其實在這個保密的過程中,真正用保密來保護對方的,是孩子不是大人。因為小星兒心裡已經清楚,爺爺走了,誰住院也不會住好幾年。小星更知道大爺沒了,因為大家那些天都抑制不住臉上的憂傷。
可是,為了不讓大人擔心,她假裝相信大人的話。她知道,大人不說是為了不讓她受傷,是保護她。待到小星兒十五歲的時候,她最大的願望就是去給爺爺和大爺掃墓,可是她不敢說,因為家人還以為她不知道呢。
這些以為孩子小,擔不了事的行為,看似保護了孩子,實則是更重的傷害了孩子。不讓她們分擔,卻讓她們分擔了更多,更讓他們感到傷感。
作為單身上班族媽媽,對於孩子的保護應該是相信他們可以分擔一些,可以理解很多。有些事情沒有必要總是隱瞞,而是應該積極的,正面的告訴他們。
人總是要生老病死的,面對這個事實並不象有些媽媽想的那麼可怕。親人故去,孩子必將面對的一個正常人生狀態,無須遮遮掩掩,大大方方告訴他們親人去向另一個世界,這是自然界正常的迴圈。當孩子長大時,才不會因為被媽媽隱瞞了親人離開事實,而產生巨大的遺憾。
遇到性格頑劣的孩子媽媽如何教育
沒有天生要做壞蛋的孩子,小孩子性格頑劣多半是環境,或是家庭影響造成的。
作為單身上班族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