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冰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天寶十四年年底,被圍困兩月後,又經受了狼牙軍三個月日夜不歇攻城的東都洛陽終於城破。
幸在李承恩等人堅持下,洛陽城的百姓提前逃亡潼關。安祿山雖然拿下了洛陽城,卻是得了一座空城。
且洛陽城破之後,狼牙軍和唐軍在城內進行了半個多月的巷戰,滿目的斷壁殘桓,昔日繁華的東都洛陽顯得淒涼了幾分。
天寶十五年正月初一,安祿山在洛陽稱帝。立國號大燕,改元聖武。
安祿山比歷史上更早起兵,卻比葉明悅他們帶回的史書記載晚了半月攻陷洛陽。為了趕在正月初一登基稱帝,登基大典也倉促不少。
加上李承恩等人在洛陽城破之前,嚴令百姓撤退南下,洛陽不過是做空城。饒是狼牙軍看著聲勢浩大,安祿山的登基大典,也著實寒酸可笑。
不過是抓著原本投效他的一些幕僚和攻佔太原、洛陽時的一些牆頭草,匆匆冊封了百官,就自以為得了江山。
唐軍封常清、高仙芝包括天策府李承恩及各派弟子退入潼關,整頓軍備。佔據潼關天險,唐軍得意整頓軍備再戰。
唐軍撤入潼關不久,封常清、高仙芝部的宦官監軍向皇帝覆命途中,神秘被殺。正月初一,安祿山登基當日,大宦官魚朝恩亦死在自己府邸。
同時從洛陽逃出來的難民中一條流言悄然傳播,並傳入唐軍。
安祿山之所以起兵謀反,是因為安祿山想要奪回楊貴妃。可惜,楊國忠為了榮華富貴,保住楊貴妃的位置,對安祿山欲除之後快。安祿山才會這般憎恨楊國忠。
安祿山比楊貴妃大了十幾歲,卻是楊貴妃義子,自由出入宮廷,甚至賜浴華清池,這件事在坊間本就謠言不少。如今,這些謠言更是傳的有鼻子有眼,讓人不得不信。
再者安祿山起兵謀反,打的就是清君側,殺奸相的號召。這些與謠言結合一起,無論是百官還是飽受戰亂之苦的百姓都將戰亂的責任指向了楊國忠和楊貴妃。
安祿山稱帝的訊息傳到長安次日,就有諫官撞死大明宮,請誅奸相妖妃。
不管外面紛紛擾擾,此刻,建寧王李倓卻坐在自己的書房,正看著一本唐史發呆。唐史——
是的,如今不過是他祖父在朝,李倓卻得到了一本記錄了大唐整個王朝的史書。
建寧王也不知道這本書是被什麼人送來的,但是當建寧王得到這本書之後,已經明白一件事:那就是魚朝恩還有那些奉命監軍的宦官之死不是外面猜測的楊國忠也不是安祿山乾的。
只怕是送書給他的人,才是刺殺魚朝恩等宦官的人。因為知道魚朝恩這些宦官會誣害忠良,所以提前一步將將他們悉數刺殺。
李倓將自己關在書房裡三天,一本唐史反反覆覆翻閱了三遍,終於做出了決定。
建寧王李倓本就不是坐以待斃的人,若非如此也不會有當年南詔舊事。如今,他既然知道未來之事,怎麼可能什麼都不做?
天寶十五年一月中旬,皇帝下令哥舒翰接任潼關主帥,鎮守潼關。潼關守軍過二十萬,但因主帥哥舒翰風疾不愈。除高仙芝、封常清少數將領治軍較嚴,天策府紀律嚴明外,佔據多數的守軍卻紀律鬆弛,呈現一派散沙之狀。
李承恩和燕忘情等人都知道如此下去,潼關失守不遠亦。奈何他們沒有兵權,加之守軍內派系林立。不說有楊國忠的神策軍紀渙散,頤指氣使卻很厲害。又有安祿山□□來的內奸挑撥離間,左右逢源。
若非安祿山剛剛稱帝,忙著分封百官,沒有急著攻打潼關,潼關都能立時亂了。
天寶十五年二月長安民憤沸騰,宮中發生譁變,禁衛軍首領陳玄禮請誅楊氏兄妹以平民憤。高力士也勸說皇帝誅殺楊貴妃、楊國忠以安軍心。
皇帝初時不捨,奈何高力士將民間謠言相告。皇帝無奈下令,高力士於華清池親自溢死楊貴妃。
天寶十五年二月十二日,建寧王李倓率領建寧鐵衛親自查抄楊國忠。誅殺楊氏黨羽無數,趁機逼宮,擁立其父太子李亨登基,帝遜位。
太子登基改元至德,是為至德元年。新帝登基次日,建寧王李倓領新帝聖旨,率領建寧鐵衛趕赴潼關,接任主帥之位。
李承恩在潼關得到訊息,不由心中戚然。不過燕忘情卻沒什麼感覺,他們蒼雲軍效忠的是大唐,不是哪位皇帝。自太上皇給他們戰死的薛統領釦上戰不利的罪名,蒼雲就對太上皇沒有半分情誼了。
且自大唐開國以來,正常登基的皇帝實在不多見。就是太宗皇帝也是發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