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高煦過去,弄了個改稻為桑……他跟老百姓簽了約書,要求百姓改種桑樹,提供生絲。
而他這邊也需要想辦法保證生絲價格,並且提供糧食,避免因為糧價過高,老百姓活不下去。
所以朱高煦就從災民當中,挑選了一批德高望重的人,這幫人負責下面的生絲收購運輸,要確保生絲質量,同時和朱高煦這邊對接,糧食,錢財,百姓需要的東西,他們再交給百姓,然後按照交易額度,獲取抽成。
仔細想想,徐景昌要做的,不就是複製這一套嗎,甚至北平這邊更方便,畢竟這邊已經有完備的衛所繫統了,將衛所改為農場,似乎也不是不行。
經商這麼久了,朱高煦對一些事情的看法,遠比朝臣敏銳……不然他也不會急吼吼跑北平來了。
為什麼說地主集團,或者說士紳官僚集團,非常可惡,任何發展,都必須推翻他們……問題就在於地主不事生產,坐享其成。
什麼興修水利,改進技術,發展生產……這些事情,他們都不會做。
有人會覺得地主們不是按照收成收取地租嗎,佃戶產糧高了,他們田租也多了,何樂而不為。
這就是把地主想的太好了,他們賺的不只是田租,還包括高利貸!
甚至可以說田租只是日常收入,高利貸印子錢才是他們主要的利益來源。
地租和放貸,相輔相成。
假如提高了農田產量,讓老百姓富裕了,誰還借錢啊?
不借錢,他們怎麼發財啊?
收取地租和利息,自古以來,都是最容易來錢的路子,也是最不思進取,最是坑人的玩意。
有這麼一群人在,你想談發展,談富國裕民,根本是扯淡……因為他們就是靠著百姓倒黴食利,怎麼會允許老百姓過好日子?
朱高煦在南方種桑樹,織絲綢,就是這跟這幫人鬥。
他靠著錢莊放貸,建作坊,收購生絲,培養工人……忙得不亦樂乎。
要不是他身為漢王,又有徐景昌在背後撐著,還要維持寶鈔運轉的重任,根本撐不到現在。
如果能在北平推行這一套,毫無疑問,是拉來了一大批的盟友,大大增加了手上的實力。
農場這種模式,軍戶是有股份的,雖然少一點,但還是能保證生存的……也就是說,改成了農場,可能是整個農場負債,不可能是軍戶負債。
因為底層軍戶活不下去了,就可以去其他經營好的農場……說白了,就從固定在這裡的佃戶,變成了出賣勞力的工人。
這樣一來,那些衛所官,就沒法坐享其成,巧取豪奪。他們必須拿出本事,讓農場賺到更多的錢,這樣一來,他們才能拿到更豐厚的分成。
從旱澇保收,變成了禍福與共……而且這麼弄下來,還有個好處,就是普通軍戶養不起牲畜,但是農場可以養,有了牲畜,種田開荒的效率都會大大增加。
此外這麼幹,還有一個隱藏的好處,什麼叫對外開拓的動力啊?
無非就是有更多的收入,能發財,能賺錢。
乾的好了,農場不夠大,那怎麼辦?
向北開拓啊!
有了錢,除了農場,也可以搞牧場,做大做強,再創輝煌。
“漢王,你想想,這麼弄下來,北平產糧肯定會增加……有了糧食,跟蒙古諸部的貿易就可以發展起來。賺了錢,咱們可以武裝農場……到時候農場的戰力肯定要超過現在的衛所。順便把邊防的事情也解決了。你說說,我的這個辦法怎麼樣?”
“高,簡直高到了沒邊……可我還是不太明白,按照道理,你不該阻止遷都的。這事跟遷都有關係嗎?”
徐景昌哈哈大笑,“漢王啊,你怎麼也糊塗了,如果遷都了,北平瞬間多了幾十萬人,而且還都是有權有勢的,他們肯定要四處圈佔土地,我問你,那時候還能弄起來農場嗎?農場需要的是地廣人稀,是要有足夠的效率。所以我對逃亡軍戶並不是很在意。因為什麼?我們需要讓一個人幹個人的活,然後給他們開雙倍的工錢,懂了嗎?”
朱高煦目瞪口呆,“懂了,真的懂了!論起壓榨財富,還是賢弟更勝一籌!”
徐景昌呵呵冷笑,一頓酒杯,“聽了這麼好的事情,還不給我倒酒。”
“是是是。”朱高煦連忙給徐景昌倒酒,哪怕對他爹,都沒有這麼恭敬過。
可就在這時候,外面突然有人闖進來。
“定國公,大事不好了,韃靼太保阿魯臺領兵五萬南下,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