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恩科不但要辦,還要源源不斷。
這話說出來,在場重臣,一起變色。
恩科本就是在朝廷典章之外,另外開恩,偶爾為之可以,哪能接連不斷,這麼弄下去,就不是恩科,而成了常態。
陛下如此草率,身為朝廷重臣,理當阻止才對。
可看看在場幾個人,最為地位的吏部天官蹇義已經是低眉順眼,一聲不吭,戶部尚書夏原吉神遊天外,不但不勸諫甚至還有點想笑。
沒錯,老夏鬼機靈,按照這個建議,要考察百官政績,然後根據情況發放津貼……這可是大好事。
津貼這個東西,不在於數量多少,而在於一旦有人有了,你沒有,或者你比別人少很多,這就難堪了。
毫無疑問,這條規矩下去,朝臣肯定要忙活一陣了。
而當下最緊要的政績,就是財稅,就是充實國庫。
讓這麼多人,給戶部辦事,豈非天大好事?
而且坐穩了戶部尚書之位以後,夏原吉逐漸發現,戶部尚書應該和吏部尚書一起,共同領袖百官。
不能一張嘴就是吏部天官為百官之首,他這個戶部地官,也該和吏部並列,畢竟天地是放在一起的。
夏原吉一向不吝嗇擴權。
當然了,他不會說出來的,畢竟這種恩科,實在是太遭文人恨了。
壓力到了禮部尚書宋禮這邊,畢竟他才是負責科舉的主官。
猶豫了再三,宋禮硬著頭皮站出來,“啟奏陛下,這次恩科之中,有不少經年老吏,他們能提出一些建議,並不奇怪。而新科進士多為普通書生,他們不熟悉朝廷政務,也是情理之中,這麼考試,並不公平。”
不公平!
朱棣突然一笑,“朕說埋沒了人才,宋卿家卻說殿試不公,是不是要讓諸位卿家一起評評理,看看你和朕到底誰對?”
宋禮嚇得一哆嗦,冷汗就下來了,“臣萬萬不敢和陛下相比,臣只是擔憂壞了取才大事,還望陛下明鑑!”
朱棣只是冷哼,並未多言。
徐景昌卻笑道:“陛下,臣覺得宋尚書所講,確實有道理,一方面是經年老吏,一方面是初出茅廬,涉世未深的書生,放在一起比較,固然不合理……只是臣想請教宋尚書,既然如此,為什麼朝廷的會試,只能選出一群只會讀書的年輕人?”
宋禮臉都綠了,這是質疑整個會試了。
徐景昌這小子搞事情的能力是越來越強了。
“定國公,新科進士要到各部觀政,然後才能分派官職,那些入選翰林的佼佼者,更是要在翰林院坐班數年,乃至十數年……伱在通政司,理當知道這些事。”
徐景昌笑道:“我確實知道這些事,不過我記得有些三甲進士,是直接外放知縣的。我想問宋尚書,涉世未深的書生,能直接當縣令嗎?又或者宋尚書以為,縣令是個小官,無足輕重?我記得之前咱們就討論過了,許多人面對君父的時候,就說皇帝有些事情不知道,要靠著官吏輔佐諫言,匡扶社稷。結果呢,要問百官比天子多知道多少,卻又說不上來,尤其是下面的官吏,很多都靠著各種各樣的師爺,幫忙處理公務,上下兩張嘴臉,實在是讓人費解。”
又是舊事重提,你打算直接招募師爺當縣令嗎?
現在一看,所謂恩科,不就是給師爺小吏一條成為縣令的路嗎?
轉了一大圈,當初的戲言,竟然讓徐景昌給鼓搗成功了。
這小子還真是鍥而不捨。
朱棣聽到耳朵裡,倒是頗感興趣……朝堂的政務複雜,選出一些優秀的年輕人,讓他們慢慢觀政學習,歷練十幾年之後,擔負一些重任,這沒有問題。
但是地方上直接派新科進士,就有些草率了。
四年靖難下來,朱棣是深刻理解底層官吏的價值。
那些能幹的知縣,既能供應軍需,又能組織百姓種田,兩不耽誤。
可有很多廢物的地方官,民夫徵不到,糧食送不上去,地方民生還弄得一團糟,許多老百姓四處逃亡,十室九空。
知縣就是百里侯,是普通百姓的青天大老爺。
不派點能幹的人,絕對不行!
朱棣隱隱冒出一個念頭,恩科必須堅持下去,儘量選拔出一些人,充實地方,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落實自己的想法……想要幹大事,就不能沒有人!
這一次的恩科,值得推敲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
眼瞧著天子怦然心動,朝臣們生怕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