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朱棣興沖沖把朝廷三品以上文官都叫了過來,徐景昌也身在其中,他太瞭解科舉對百官的意義了。
朱老四想動這一塊兒,也是難上加難。
不過能看到永樂大帝和群臣鬥法,也是個樂子。
徐景昌向來喜歡熱鬧,他腳步輕快,心情愉悅,到了大殿之上,在自己的位置站好。觀眾就位,只等開戲了。
“眼瞧著就要秋闈了,明年開春就是大比之年,要為國選材,朕反覆思考過了,一定要選出幾個有用的賢才,輔佐君父,治理百姓。你們都有什麼想法,說一說…尤其是禮部,這是你們的職責所在,可有妥當的安排?”
朱棣發問了。
禮部尚書宋禮慌忙道:“陛下,臣已經行文各省,又從品學兼俱的翰林官中選拔了一批考官,讓他們前往各省,主持考試。務必嚴查弄虛作假,杜絕抄襲舞弊之風。為國取士,請陛下務必放心。”
不得不說,年初的軍令狀還真有效,為了避免牢獄之災,不必在天牢過年,就叫最懶散的禮部都玩命了。
奈何朱棣問的不是這個。
“開科取士,弊絕風清這是理所當然。朕要問的是取士的內容,能不能增加一些民生經濟,實用學問,就比如這三本書。”
說著,朱棣拿出了免費贈送的三本寶典,他朗聲道:“當下應天盡是求取此三本書籍的商民百姓,由此可見,這三本書用處極大,關乎民生,朕有意將此三本書列為生員必讀,科舉從中出題,你們大傢伙都怎麼看,要是覺得可行,就趕快傳旨下去,以免耽擱大事。”
朱棣舉重若輕,隨口之間,丟擲了一枚驚雷。群臣盡數愕然,尤其是禮部尚書宋禮,好容易甩開了徐景昌,怎麼陛下又開始生事?
不對,這三本小冊子就是徐景昌搞出來的,這是陛下和他聯手搞事情,簡直要命!
宋禮萬般無奈,也只能站出來,“啟奏陛下,這三本書臣也聽聞過,救荒本草乃是寫野菜的,其餘兩本也都是雜學,並非純儒之學,孔孟之道。當初太祖皇帝就說過,科舉非孔孟之書不讀,非朱子之學不講。將這三本書列入科舉之列,似有不妥之處,還望陛下明鑑。”
一句話什麼破爛玩意,也敢和孔孟之道,朱子之學並列?
簡直有辱斯文,萬萬不能答應。
不光我們不答應,就連伱爹都不答應。
請出祖宗,仗勢壓人,簡直是文官的看家本事,而且還是屢試不爽的那種。
一時受挫的朱棣神色凝重,又問道:“你們大家又是怎麼看的?”
皇帝陛下想找個盟友,幫自己說話。
只可惜沒人願意觸黴頭,包括徐景昌在內。
這時候刑部尚書鄭賜昂首向前,義正詞嚴說道:“回陛下的話,臣以為科舉取士,首重文采德行,似乎一些細枝末節的東西,不該放在科舉當中,以免壞了掄才大典的莊重。臣不敢說這三本書沒用,百姓民生,自然極為重要,但到底是民間雜書,不算正途,列入科舉,草率了些。”
兩位尚書帶頭,很快又有其他朝臣進言,全都是一片反對之聲。
竟然無人敢站出來支援。
朱棣的臉越來越黑,怒火也在不斷躥起。
說來說去,就是不行,朕想幹點事情,怎麼就這麼困難!
“你們說這是雜書,沒有用處,身為朝臣,又該讀什麼書,什麼才算是有用?”
朱棣的問話明顯帶著怒氣,尋常朝臣哪敢招架。
最後還是落到了吏部尚書蹇義頭上。
“啟奏陛下,朝臣輔國治民,必須德才兼備。孔夫子乃是萬世師表,孔孟之道又是千年官學,天下獨尊的正統之學。北宋明相趙普就說過半部論語治天下,自從設立科舉考試以來,皆以孔孟之道為主。臣以為只要百官能明曉聖人之意,修身齊家,自然可以輔佐君父,治國平天下。除此之外,朝臣或可鑽研,卻是不必列入科舉之中,不知道陛下以為如何?”
朱棣哼道:“蹇天官引經據典,聽你的話,朕是不答應也不行了。只是朕想問你們,光憑著孔孟之道,就能輔國治民嗎?”
群臣悚然,難道天子要推翻孔孟之道不成?
這時候夏原吉匆匆站出來,“啟奏陛下,臣以為孔孟之道意在正人心,修道德,唯有如此,才能輔佐君父,令上下心服。此乃是根本之道,本固則枝葉繁茂,源清則滋養百姓。還望陛下能夠明察。”
他說完之後,劉儁、雒僉等人紛紛站出來附和,只要把根本打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