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化的完成。第一,他大膽破除佛祖的權威,不承認有所謂外在的佛。第二,他主張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人人都可以成佛,這與儒家“我皆可為堯舜”的性善論相通。慧能之後,禪宗更進一步向儒家靠攏,竭力與儒家的以教悌為人之本的倫理學說相調和,寫了大量論教的著作,從而促使了佛教的進一步儒學。他不但主張人人都可以成佛,而且主張不用背誦佛經,不需累世修行,只要認識本心,就能面佛,即所謂“頓悟成佛”,從而不但迎合了上層統治者和士大夫的需要,而且也為下層人民信佛提供了極大的方便。第三,他在宣傳“頓悟成佛”的同時,還提介自由任運的生活方式,促使禪宗生活的平民化、世俗化。慧能的三傳弟子懷海禪師,更提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宗佛,並將這一宗佛寫進了《百丈清規》,從而對後世禪寺的建設及其勞動自養制度的形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是禪宗得以在中國迅速傳播、廣泛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禪宗的影響已遠遠超出了宗教範疇,而滲透到哲學、文學、藝術等眾多領域以及現實生活的各個層面。如中國封建社會後期佔統治地位的思想明理學受禪宗的影響就很深,陸九淵和王守仁的“吾心便是宇宙”、“心外無物”、“*見理”正是禪宗“自心是佛”、“本心生萬法”、“*見性”的翻版。又如繪畫,從唐宗到明的畫壇,無論是表現形式還是創作思想,都可以看到受禪薰陶的痕跡,作品中往往表現出一種深遠寧靜、超凡脫俗的意境。
禪宗誕生在嶺南這片土地上,並非巧合。舊時雖是偏遠荒夷之地,但正是這種淳樸、自由、毫無拘束的氣質,才能煥發出非同尋常的靈性,才更接近智慧的天性,也由此才能誕生玄妙的禪宗。
三、張九齡:(1)
卜相未卜先知,看穿“安祿山十年後必亂”,唐玄宗為之驚歎!
張九齡,字子壽,出生於嶺南蠻荒之地,是中國歷史上首位擔任宰相的南方人。他早慧,才德過人,二十多歲經科舉進入仕途,但是隻做了小小的九品文官,基本上是按部就班,逐漸升遷到宰相。
張九齡賢明剛正,敢於直言進諫。在相位期間,他整頓吏治,重視基層鍛鍊,主張沒有擔任過地方官的,不應擔任中央重要官職,並提出恢復府兵制,加強中央對軍隊的控制權,在政治、經濟、軍事各方面都卓有建樹。不但如此,他還是唐代著名詩人,一度被認為是文壇領袖,留下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等被世人廣為傳頌的著名詩章。
張九齡主要從政於開元年間,這是唐朝的全盛時期;開元后期也是由盛轉衰的起端,在這個由治世向亂世的轉變中,張九齡是個關鍵性的政治人物。
(一)
張九齡祖籍韶州(今廣東省韶關市),祖父和父親做過縣令、縣丞一類的地方官。他天資聰敏,很小的時候就擅長寫文章。十三歲那年,他做了一件異於常人的事情,上書給廣州刺史王方慶,地方大員讀完後大為讚賞說:“這孩子前途不可限量。”可見張九齡十分早熟,少年時期就頗有抱負。張九齡並非出身於世族大家,頂多算是中級官僚家庭,不過自武則天執政以來,一般庶族也可以透過科舉進入仕途,張九齡就是透過這樣一條路,才艱難取得功名。
張九齡二十多歲時考中進士。考官、著名詩人沈佺期特別欣賞他,所以他的名次很高。不久後,張九齡在嶺南遇到了被流放經過此地的宰相張說。張說看了張九齡的文章,大加讚許,把他看成自己家族裡的子侄輩,這對後來張九齡進入仕途奠下了良好的機緣。
幾年後,張九齡被授予校書郎的官職,算是正式進入了官場,不過這只是個負責校對圖書的九品文官,等於從公務員的最基層做起,這時張九齡已經三十歲了。張九齡做了好幾年的校對工作,一直無法升遷,心裡鬱悶,寫了不少詩來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心情。好在時來運轉,太子李隆基選拔天下文士,親自策問,三十五歲的張九齡脫穎而出,被提拔為右拾遺(八品)。雖然品級僅小升一級,但這個職位可直接諷諫朝廷政事,所以還是大有可為的。
張九齡的才華漸露,尤其擅長品評和選拔人才。當時吏部舉行考試,常常讓他主持考定等級,每次都非常公允。因此開元八年(720年),張九齡被提拔為司勳員外郎,專門掌管官員的勳級、賞賜級別之類的事務。
這時李隆基已登基為唐玄宗,張說也從流放地回來當了中書令(宰相),張說仍然非常器重張九齡,還跟他認了同宗,常常稱讚他的文學才華,他說:“張九齡是後輩詞人之首。”張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