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是由這樣一位奇女子開啟;廣東人的高瞻遠矚,竟源自這樣一位巾幗英雄。
。。
慧能六祖:(1)
他常常雙眼微閉,似睡非睡,而他腦*亮,洞察世上“本來無一物”
(一)
一個目不識丁的廣東新興縣鄉下苦孩子,喜歡《金剛經》,辭別老母千里迢迢往巍州黃梅求法。
見禪宗五祖。
五祖問:“你是哪裡人,來這裡尋找什麼東西?”
慧能答:“弟子是嶺南新州百姓,爬山涉水來這裡,是來拜謁大師學法,不尋求什麼東西。”
五祖問:“你是嶺南人,屬於未開化的獦獠人,哪得求法成佛呢?”
慧能答:“人雖有分南北,佛性卻無分南北,獦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什麼差別呢?”
五祖覺得驚奇,這身著布衣,未與剃度的俗家小青年,似乎像老僧一樣深懂佛理,且語藏禪,本想再予以試問,但見眾弟子均在左右,便作罷,暫令慧能跟眾人做雜務去。慧能被安排到廚房劈柴搗米。
一日,五祖悄悄把慧能召去。說:“那天,我聽你說的話有見地,怕別人妒忌,故不再談下去,你知我的意思嗎?”
慧能答:“弟子也知吾師的含意,也就不敢再親近了。”
一日,五祖又把眾弟子召至跟前,對大家說:“你們各自憑你們對佛法的領悟和自己的佛性,各作一偈,拿來給我。如果誰的偈語作得好,真心悟出禪意,我就把衣缽傳給誰,成為六祖。”
教授師神秀,修煉多年,學得佛法,按輩序是該由他來接衣缽的,眾弟子也認為非他莫屬,也知偈語怎樣寫也不會超過他,也就玩耍去,不勞費心機。
神秀尋思:眾人都不呈上偈語,因為我是教授師,不敢潛越。我必作偈語,呈給師父。如不呈上,師父哪知我的悟性深淺?我呈上偈語的意思,一方面看,是求法的善意,而另一方面看,呈偈語就是要圖六祖的位,這不就是凡人的庸俗所為,等於圖謀奪聖位?大難大難!
神秀思慮再三,還是作了偈語,數次要呈上,行至五祖堂前,都心中恍惚,遍身流汗,不敢呈上。前後四天,到了堂前十三次都不敢呈上。最後,神秀想出一法,把偈語寫在眾人必經的走廊壁上。偈語曰:
身似菩提樹,
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
勿使惹塵埃。
五祖知識,三更時把神秀叫去,道:“你這偈語還未見本性,悟不出佛法真諦,你回去再作一偈上來。如果入得門,這衣缽就傳給你。”
神秀回去,思慮數日,仍無法作出偈語。心中恍惚,猶如夢中,行生不樂。
過了二日,慧能聽有人在朗誦此偈,自覺此偈未見本性。於是,他默思良久,根據此偈大意,央人代書,隨之朗出一偈,曰: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眾人深覺驚奇,也無不嗟訝:“真奇怪呀,真不能以貌取人啊,莫非他是肉身菩薩?”
這回驚動了五祖弘忍,他來到了南廊,見此偈,驚喜交加,怕別人妒忌,遂脫了布鞋把偈擦去。便道:“亦未見本性!”在場眾僧信以為真,便散了。
隔日,五祖悄悄來到碓坊,見到了慧能,用柺杖擊碓三下而去。
當晚三更,慧能來到五祖處受法,人盡不知。五祖受法畢,把衣缽傳給了慧能,曰:“你就是六祖了,要善自護念,廣度有情,流佈將來,無令斷絕。有偈曰‘有情水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亦無種,無性亦無生’。”
當下,五祖連夜送慧能出寺,一直送到江邊渡口,叮囑他非到必要的時機,不要把自己是禪宗六祖的身份講出來,免得引起爭奪。
慧能六祖:(2)
慧能泣別五祖,又回到廣東。為躲藏“物色”加害,他在四會一帶的獵人中藏匿了整整十五年,直到高宗儀鳳元年(676年)才公開露面。
這年的正月初八,慧能來到廣州法勝寺(今光孝寺)。一日,一陣風把寺廟的旗幡吹得飄揚起來。有兩個和尚便爭論起到底是“風動”還是“幡動”?慧能在一旁說:“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仁者心動呢!”慧能的說法,令眾僧大為驚歎,引起法勝寺住持印宗法師的注意。不久,印宗法師為慧能剃了度,便召集高僧名師為慧能舉行了隆重的授戒儀式。
次年春,慧能離開法勝寺,北上到南華寺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