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山村 (第2/3頁)
三水小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常住人口不超過三百人的小村子,還是一個連唯一的“二星級”賓館那星星都是的老闆隨手畫的這麼一個小鎮子,想要供給整個劇組一百多號人未來四個月的吃飯住宿,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c娛樂有被多個劇組認證過的完備後勤系統,在投資了《大燎寨》之後,他們不僅平地起高樓,還為這個劇組配置了兩名隨組醫生和一男一女兩名護士。
去年九月,池謹文在建築專案開工的時候來到了這裡,不僅看了鎮上的生活環境,還直接上山看了那個村子,回來後光是“生活小貼士”就給池遲準備了整整三千字。
這點小小的紀念品對於他來說不過是順手為之的。
中午吃的是村子裡專門為劇組準備的接風宴,六隻大羊、十隻雞燉在好幾家的大灶上,各家招待幾位工作人員吃飯,就能去那些燉羊的人家取肉,宮行書也讓劇組的車拉來了一些平原產的蔬菜,白菜蘿蔔讓村裡的婦人們蒸蒸炒炒,就湊出了一頓下飯菜。
這個村子裡的人是真窮,不,說窮也不對,應該說,他們的生活過於閉塞,可是他們很熱情,尤其是來幫著村長家裡做飯的兩個女孩子,都是十四五歲的年紀,看著池遲的年紀小,她們都偷空跑過來看著她,烏溜溜的眼睛小心地看著池遲身上的穿著,然後她們會笑著誇池遲好看。
也是她們告訴池遲,那位六十多歲的老村長從三四天之前就開始每天帶著人拿著鏟子去清理山路上的積雪。
“未來幾個月,我將生活在一個有著屬於它自己迫切渴求的村子裡,這個村子裡的所有人都習慣於貧窮,又渴望著能擺脫貧窮,在這一點上,他們和電影中的大燎寨是相似的,大燎寨裡的人們也是習慣了戰爭年代隨時有流血和死亡的生活,同時也希望和平能夠早點降臨。
我希望這種相似的氣質能夠更好地讓我在這場電影中有所發揮和突破。”
書寫於本子上的字跡和平常一樣的工整流暢,池遲寫完了之後抬手揉了揉自己的腦袋。
今天為了照顧他們這些人早起趕路的辛苦,劇組早早從山上下來了,裝置被他們留在了村子裡,有專人負責妥善保管,從明天開始,絕大多數人將坐在兩輛大巴車裡,每天早上五點半出發,迎著寒風,翻山越嶺去拍戲,還要七點之前到達村子裡,八點正式開始拍攝,下午五點收工,晚上七點回到鎮上休息。
早飯和晚飯都在鎮上的駐地裡解決,午飯由c娛樂的後勤組準備。
這大概是整個艱苦的拍攝環境中唯一讓人覺得心裡安慰的事情了。
第一天正式開始拍攝的第一場戲是一群男人的戲份。
剛剛結束了一單“買賣”的土匪們回到村子裡開始坐地分贓,插科打諢,順便引出了衛從武從山外頭找讀書人回來教村裡人識字的事兒。
鑑於宮行書是自導自演,這場戲到底拍的好不好,應該是由宮行書這個演的人自己說的算,以前他也確實是這麼幹的,這次,他改了主意。
“你看,這是這場戲的分鏡,一會兒我們就從那走進屋子裡,然後開始說臺詞,你要是覺得行,我們就過了,你要是覺得不行,我們就重拍。”
原本坐在遠處石墩上看臺詞的池遲被宮行書推到了導演席上坐下,劇本被宮行書抽掉了,換成了他繪製的分鏡,以及一個擴聲器。
池遲臉上終於不再是一臉茫然了,她換成了一臉的“你在逗我”。
“這是分鏡?”
穿著小碎花棉襖梳著大辮子的女演員抖了抖自己手裡的那張紙。
“對啊,分鏡這個東西能說明白戲怎麼拍就行了。”
可是對著六個不明所以的火柴人誰能違心說出來它能讓人知道電影該怎麼拍?
如果這種東西也能叫分鏡的話,那池遲在筆記本里畫的那些場景復原圖大概就是清明上河圖了。
“行了行了,你就坐著看著吧啊。”
宮行書居然被池遲看得有點兒不好意思了,那張“分鏡”讓他疊吧疊吧往兜裡一塞就當從來沒出現過一樣。
“我拍戲的時候你不會也給我這種分鏡看吧?”
“你這麼聰明,不用看分鏡,我一說你就明白怎麼拍。”宮行書對池遲眨了眨眼。
“不是,我是覺得我要是看了,就更不會拍了。”
雙手抱胸往導演座上一縮,村姑版池遲揚了揚下巴。
“你該去就位了。”
“喲,一坐上去還真像個導演啊。”
像,何止是像個導演。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