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整篇文章之後,他終於明白幾位閣老感受。
這篇文已經脫離了祭天禱文的範疇,而是一篇有思想有內涵的絕世美文。
但從立意上講,這篇文就已經和其他文章不是一個層次了。
普通祭天禱文,是皇帝自陳德政,言百姓悽苦,求蒼天垂憐。此文也是這幾部分內容,卻倒了順序。
此文先是求上天垂憐,然後筆鋒一轉,引《荀子·天論》道,“天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
天道的規律是持久不變的,它並不因為賢明的君主堯而存在,也不會因為殘暴的君主桀而滅亡。用讓它繁榮的方式治理它,就能得到吉祥;用導致混亂的方式對待它,就遭到兇災。
上天總是不會如人們的想象一般只給人們好的一方面。它總是會時不時的降下災禍,就像是大禹時候的水災一樣。
不同的是,同樣的災難,遇到聖明的君主,就會逢凶化吉;遇到昏庸的君主,就會釀成大禍。
餘柏林在文中舉例說明之後,才轉向皇帝陛下自陳德政。祭天禱文是以皇帝的口吻述說。皇帝陛下言,他將效仿先賢,親賢臣,遠小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不為外物所動,勵精圖治。
君王自陳德政之後,餘柏林再寫民眾。而他筆下的民眾不是悽苦,而是勤勞。暉朝百姓勤勞勇敢,不畏艱險。就算遇到災禍,也會在皇帝陛下的帶領下,在繁榮康盛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最後文章收尾,再道上天。天道無常,而人有常。皇帝貴為天子,定替天行好生之德。
這一篇祭天禱文,和以往制式文章已經全然不同。這儼然是一篇直抒胸臆,抒發個人品德,並且讚美暉朝的恢弘篇章。其行文如行雲流水,字句華美;思想更是震盪人心。
封庭僅讀了一遍,便覺一字一句如重錘般激盪心中,居然已經記下大半。
“難怪啊難怪。”封庭半晌,才笑著搖搖頭道,“朕讀之後,亦覺不需再多看其他了。古往今來,多少篇祭天禱文,可有一篇傳世之作?”
“終有一篇傳世。”洪敏之道。
封庭臉上得意的笑容已經掩蓋不住:“這文,是哪位大才所做?”
閣老門只以為皇帝陛下得意乃是傳世之作為他任上所出,又是以他口吻,史書中定會有濃墨重彩一筆。他們卻不知,封庭心中大半得意,是對自家人的得意。
那種“我家賢弟就是這麼厲害,擋都擋不住”得意。
“回陛下,乃是翰林院修纂,餘柏林所做。”何清道。
封庭點點頭:“六元及第,果然不同凡響。朕將給其嘉賞,諸位意下如何?”
“陛下聖明。”眾人道。
....................................
餘柏林將文章呈上去之後,或許是很久沒有這麼絞盡腦汁寫一篇文章了,他突然覺得身體虛脫了似的,再加上暑熱,情緒更是懨懨的,提不起勁。
休沐之時,大寶小寶統統跑來,帶著苗苗上躥下跳,在餘柏林新宅子中的園林裡“探險”,也不嫌熱。
餘柏林躺在樹蔭下吊床上,吊床下放著一盆冰,行為懶散,絲毫沒有讀書人的規矩模樣。
當皇帝陛下身邊的內侍前來傳聖旨,賞下錢百貫,絹十匹,筆墨紙硯一套時,餘柏林差點從吊床上掉下去。
餘柏林本該穿戴整齊,大開中門,燃起香爐,跪迎聖旨。封蔚那個二貨,徑直把人迎了進來,拽著傳旨的人的胳膊,一路將人拉了過來,嘴裡還興奮道:“長青!你的文章選中了!皇兄來賞賜了呢!”
好吧,至少他還知道叫皇兄……
餘柏林看見那苦笑不已的內侍,差點從吊床上翻下來,臉朝地摔在地上。他狼狽的爬起來,連忙給內侍告罪。
內侍擺手忙道不用。他為皇帝陛下身邊得用內侍之一,當然知道德王是什麼一副德性,也知道餘柏林和陛下、德王有多親近。德王這樣做,也算是不見外的一種表現吧?
不過餘柏林該做的禮儀還是要做。他讓人伺候著內侍,自己忙去更衣,然後燃香跪下,鄭重接過聖旨和賞賜,並且送了一個大荷包給內侍。
封蔚在一旁笑呵呵道:“來來,本王也有,拿回去多吃點好的,看你瘦的。”
內侍:“……”雖然已經習慣了,但還是有些心塞。
“德王殿下,奴婢這是吃不胖。”內侍無奈道,“陛下也有話帶給德王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