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副自提聯:‘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沈默自問沒有那麼高地境界。但是他也不願做個一心往上鑽營。只知道趨利避害地蟲。那樣就算官居一品、封妻廕子。也不過是大明眾多庸碌官員中地一員。怎麼對得起上天賜予地二次生命?
那將個人地奮鬥與為國家醫病統一起來吧!這便是沈默地抱負——也是他今生第一次樹立起了人生信念。所以這一趟前線之旅。對他來說絕對不是為了應付皇命那麼簡單。更重要地目地是——透過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為這個老大帝國把一把脈。看看病到底出來哪裡。到底還有沒有救。若是還有救。又該怎麼去救?
~~~~~~~~~~~~~~~~~~~~~~~~~~~~~~~~~~~~~~~~~~~
屋裡很靜。戚繼光一直沒有說話。直到沈默自己回過神來。
整理一下思路,沈默輕聲道:“古人云:‘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可見軍事自古就是國家的根本之事。所以任何一個軍事問題,都必須放進政治的環境中去考慮。政治環境允許你做的,那就可以去做,不允許你做的,就一定不要去做,否則……”
“不要老拿朱大人做比喻了,讓他老人安息吧。”說完戚繼光自己先笑了,沈默也跟著一起笑起來,笑完了,氣氛也就恢復如常了。
沈默便繼續道:“既然你對這一點沒有異議,我們就可以討論現在為什麼不能發展海軍了。因為其所牽涉地問題和將要引起的後果,已經超出軍備問題而及於政治。”
“其實我大明不是沒有水軍,只是規模太小,船也太差,根本不敢與倭寇對峙。”這不是跟徐渭在那書生論道,一切似是而非地東西都可以胡扯。這是在跟一個將軍討論很嚴肅的命題,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好在沈默已經有了調查,所以他理直氣壯道:“如果想要達到禦敵於國門之外,最少需要大船二百艘,小船四百艘,水軍五萬人……你想過沒有,需要多少船廠,多少碼頭,多少人力為其服務?一年又要花多少銀子呢?”
“最少也得五萬人吧。”戚繼光輕聲道:“就算民夫可以徵用,但僅官兵薪俸,也得至少一百萬兩……再加上造船和出海作戰的花費,那就得再有一百萬了。”說著自己也覺著這個數字有些扯淡,便補救道:“但是這十萬人可以從陸軍中轉移過去,不就不會產生新的軍費開支了嗎?”
“就按你的法子,讓一部分陸軍轉業成海軍。”沈默一拱手道:“請問戚將軍,你準備從多少個省、多少個府裡抽調這十萬人?”
“這個嗎……”戚繼光也意識到問題的難度了,這相當於將各省各府地兵力割裂出一部分,同時各省各府的財政也要相應割除一塊,由海軍部門統一管理。
這在別地朝代也許不是難事,只要方法好,可以用中央財政統一搞一下嘛。但在大明朝那是萬萬不可能的……因為大明朝沒有中央財政。
按理說,戶部是國家財
樞,應該統籌全域性,掌管著全國稅收的調配,自然力辦大事。可因為太祖皇帝不太懂經濟,覺著很多錢收上來再發下去,既浪費時間,又耗費財力,實在是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所以他規定許多地方上該花地錢,就不要再往國庫裡送了,直接坐收坐支吧。
比如說在國家財政中佔據絕對大頭的軍費問題,便是由各個地方政府按照規定的數額,直接採買軍需,然後送到臨近的衛所去,軍費的流動直接省略了入國庫那一道。
諸如此類的狀況很多,都被老朱為了省事而省事了。要不然也不會出現一邊是一年才收上三五百萬兩國稅的大明朝,另一邊老百姓卻被苛捐雜稅逼得活不下去的咄咄怪事。關鍵就在於,七八倍甚至十幾倍於國稅的稅銀,被地方政府合法但絕不合理的截留了。
在這種情況下,大明朝戶部的作用也只能是,監督各個機構與地方政府的財務收支,所以才會有十三清吏司的存在。至於那些花錢的事情,都得由地方上自行解決,國家那點錢,還這留著給京官們發俸祿,給困難地區救個災,以及給皇帝修園子呢。
~~~~~~~~~~~~~~~~~~~~~~~~~~~~~~~~~~~~~~~~~~~
想明白這一點,戚繼光自己就放棄了,把每個省每個府的財政統一起來,集中管理,那可是與全體地方官僚為敵啊……還不如讓他單槍匹馬去消滅所有倭寇來的現實。
高漲的熱情煞那間低落許多,戚繼光自己起身將那張紙從牆上揭下來,呆立良久才嘶聲道:“難道,我大明的海軍要永遠無望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