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年節禮敬;就是其他六部九卿衙‘門’的掌印也多有官面上的往來應酬;加上沈家籍貫江南;蘇松一帶出來的京官與外官;也願意攀附沈家“敘鄉誼”;再有就是沈滄與沈洲兄弟一路科舉上認識的朋友;不拘官品高低;巴不得與沈家兄弟排個“同年”、“同‘門’”。
“同衙”、“同鄉”、“同‘門’”、“同年”;加上姻親故舊;沈家關係網可見一斑。
沈滄既為一家之主;在臨病故前本當將沈家的人際關係‘交’代給嗣子或弟弟;可沈瑞雖為嗣子;卻是年幼;輩分也低;不過是秀才功名;沈洲是外官;以後能不能回京還是兩說。沈潤雖已經出士;不過官小位卑;且身體在這裡;並不是在仕途上能拼一把的;前程有限。
像那些依附與沈家的人家;關係淡了也就淡了;有些互益往來的人家;卻需要相同分量來維繫。沈家在沈滄病逝後;就顯得不夠用了。沈滄生前也知此處;並無不捨;就轉給了妹婿楊家。最後留到沈瑞中;不是通家之好;就是姻親。
沈瑞放下手中兩本賬冊;點點頭道:“不過是意料之中罷了。倒是幾家姻親;這次回禮比往年只多不少;中秋節時也別忘了增些。”
大管家感概道:“那是應當的;還是老爺、太太眼光好;親戚這些多家;只同這幾家‘交’好;也給二爺與大姑娘挑了好親家。”
今年減了年禮或是不送的人家多;多是官場上的泛泛之‘交’;增加的則有兩楊家與‘毛’家。
大理寺楊家與沈家是姻親;受楊家提挈頗多;如今到了回過頭來庇護沈家的時候;沈滄將官場上的人脈留給妹婿也是這個緣故;大學士楊家是沈瑞岳家;狀元府‘毛’家是‘玉’姐婆家;這兩家是沈家小一輩的姻親;第一次送端午節裡;加厚禮則是給‘玉’姐撐面子。
至於那些不增不減的人家;不拘是礙於人情不願顯得勢利;還是其他原因;也總算是行事厚道了。
大管家已經是有年歲的人;顫顫悠悠;早就屬於半榮養狀態;若不是沈滄病逝後;擔心沈瑞叔侄撐不起來;也不會勉強支撐著出來。
沈瑞見了也不落忍;沉思了一會兒道:“家裡莊子沒剩下幾個;李盛再打理那邊也大材小用;以後還是調回府裡;接二管家手中那一灘。”
沈家之前名下有幾處京畿的田產;後來給‘玉’姐陪嫁了兩處;給三老爺分了兩處;如今小長房名下剩下京畿田產只有幾個小莊;這也是沈滄的安排。化整為零;省的田多了礙眼;畢竟京畿良田難得;對於失去沈滄的沈家來說;大田莊還真未必保得住。
李盛是大管家長子;也是沈家的外管事之一。如今沈瑞發話讓他回府接二管家那一灘;就是答應他做個二管家了
大管家眼見兒子前程有了著落;面上也帶了喜‘色’;忙站起來起身道:“多謝二爺提挈;只是他還年輕;且有的歷練;正該同某某好生學學。”
主僕兩個正說著話;就聽‘門’口有小廝道:“二爺;玲二爺來了。”
沈瑞起身叫請;大管家也告辭下去。
說話間;沈玲隨著小廝過來。
見沈玲滿臉鬱‘色’;沈瑞心中納罕;道:“玲二哥這是怎麼了?是賀家昨天不給六哥面子?”
昨日沈理休沐要帶沈玲兄弟兩個去賀家之事;沈瑞前兩日聽沈理提了一嘴;才有此一問。
沈玲‘露’出苦笑:“六族兄自己去了;並沒有帶我去……”
“咦?”沈瑞很意外;這本是三房的事;沈理不過是出面幫忙說兩句話;怎麼會全攬了去?別說素來待族親不冷不熱的沈理;就是沈械在京;也不會這樣熱心。
“沈珠說話不遜;惹惱了六族兄;六族兄遷怒;連我也沒帶。六族兄說了;左右只出面這一回;帶不帶三房的人都一樣。還說下不為例;以後三房的事情不入他耳。”沈玲耷拉著肩膀;說話都減了力氣。
沈瑞想想沈珠的脾氣;不知如何勸解;便道:“六哥說的也不算錯;總要自己立起來;誰又能靠誰一輩子……”
沈玲點了點頭:“我曉得是這個道理。說到底都是自找;貪心惹的話。自幾位長輩分家;老太爺偏心;大伯獨得了大頭;不說鋪面十來家;大大小小的莊子七、八個;良田千頃;幾輩子嚼用都夠了。要是安分守業;哪裡會招禍事?到底是貪心不足;也不想想自家有什麼底氣?多少人惦記;要不是姓了沈;族中庇護;早就被人吞了……可勁折騰吧;等到親戚情面都磨沒了;也就離破家不遠……”
沈玲素來好脾氣;可就是泥菩薩還有三分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