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疑一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而在理財上,我變得更加保守,“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日子成為過去,我必須規劃更多。
而我的閱讀,也不再僅是巴菲特、彼得? 林奇,案頭上開始擺著蒙臺梭利、杜曼等的親子書籍。甚至在工作上,我發覺我對下屬越加耐心,在聆聽技巧與時間管理上做得更好了。
寶潔公司亞洲地區集團總裁德布?亨瑞塔曾有一個著名的理論:帶小孩的經驗,與一個經理人的領導力,兩者間有著正向關係——“因為我為人父母,所以我才能成為更好的經理人”。
在孩子出生後,我也有同樣的感觸。對廣大中產階級而言,一個經理人若能認真經營親子關係,就一定能提升領導力和管理能力。
孩子,是上天給我們的天使,給我們帶來了無盡的快樂。而作為父母,我們應該給孩子什麼?
最重要的,肯定不是財富。微軟創始人比爾? 蓋茨曾公開表示不會將自己的所有財產留給自己的繼承人。
清代名臣林則徐也持同樣見解。在林則徐祠堂旁有一副對聯,“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孩子的培養,固然和金錢密不可分。但財商教育,並不僅是理財教育,也要建立一套對物質
生活的正確價值觀,其意義遠高於只是教孩子如何存錢、賺錢。
國外一項研究發現,一個人的理財觀念,大約在12 歲之前建立。財商的培養,一定要從寶寶抓起。從小養成的理財習慣,會陪伴孩子的一生。衷心希望每一個孩子一生幸福。
一、3歲看大——理財觀念的啟蒙(0~3歲)(1)
都說孩子就像一張白紙,越小越好教。孩子小的時候,自我意識還不是很強,處處需要仰賴父母,可塑性非常強,趁此時灌輸孩子一些觀念及行為模式,往往能夠收到最佳效果。到了十幾歲,孩子進入叛逆期,尋求自我獨立,這時候才去矯正他們的行為,往往事倍功半、成效不彰。
俗語說:3 歲看大,7 歲看老,講的就是這樣的道理。在0~3 歲階段,孩子還小,父母要和孩子談的不是錢,而是生活態度和消費觀。
你是不是覺得,孩子不珍惜玩具,或是喜新厭舊呢?或者孩子變得越來越像小霸王,達不成心願就滿地打滾呢?先別急著罵孩子,也許問題出在你自己的身上。
身教勝一切
場景:很多媽媽不知道,“搖搖車”可能是孩子接觸金錢的第一個體驗。媽媽從兜裡拿出1 元硬幣,投入投幣口, “搖搖車”就會搖個一兩分鐘,孩子經歷數次後,就會明白,
媽媽錢包裡的那個“硬幣”,可以讓木馬搖動。數十次下來,孩子就會催促媽媽掏錢,甚至發出類似“掏錢錢”的發音。
父母,是孩子形成生活態度和消費觀的一面鏡子。
仍以“搖搖車”為例,若父母和孩子講好,每天只能坐一次“搖搖車”,多了就不行,長此以往,孩子就能養成自律的習慣。如果讓孩子覺得,父母沒有原則,只要哭鬧就有“搖搖車”坐,下次孩子想要再坐就會哭鬧; 而父母若憑心情好壞,看給不給小孩再坐,孩子就會一次比一次鬧得兇,一直到父母妥協為止。
所以,父母管教孩子的原則一定要清楚,且最好要一致。建議父母們,要對孩子堅決說不,“已經玩了一次搖搖車,不可以再玩”。
研究發現,一個人的理財觀念,大約在12 歲之前建立,即在小學階段。而孩子在這時期接觸最多的人就是父母。所以說,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第一個啟蒙老師。父母的理財理念和習慣,會給子女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
如果孩子看到父母珍惜物品,也會對自己的玩具珍惜。對小孩子來說,如今不是物質過少,而是物質過多。孩子對於玩具幾乎是見一個愛一個,一週後就會對新玩具漠然,因此從小就要培養孩子珍惜物品的習慣。
孩子就像一張白紙,若媽媽滿身名牌,是個購物狂,又怎能教育子女要節儉;若父母常對孩子說,錢就代表著成功,有錢就會獲得快樂,那孩子的理財觀念肯定會出現誤差。所以,父母應儘早向子女灌輸正確的金錢觀,以免孩子成為未來的“月光族”或“葛朗臺”。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可以透過玩遊戲、講寓言故事和生活例項,樹立孩子的正確財商。
玩遊戲
玩是孩子的天性,爸爸媽媽不僅要讓孩子吃飽穿暖,還要抽出時間和孩子玩。在玩中,開發孩子的智力,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