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棗哥同意走了,卻不是一切迎刃而解的開端,反而是麻煩的開始。
因為全國那麼大,二十一個洲(省),一百七十三個郡國(市),數不清的縣(鄉),棗哥偏偏選了兩個歷史上最容易發生戰事的郡,哭著喊著要去那裡當太守(基本等於市長)。
去哪裡當官,對於衛家來說,其實都不是難點,只要棗哥想去,他們就能操作;但問題是,他們不太想讓衛璪去衛璪選的那兩個地方。
“幷州的西河郡,離五胡亂華裡的漢趙政權起兵的西河國,近到了彷彿不分別你我;益州蜀郡,離成漢政權起兵的成都只需要跨條線。”拓跋六修在【幻境】中給衛玠變出了一張比較直觀的西晉末年戰事圖,將棗哥想要去的兩個郡用紅圈重點標了出來,“你能替我採訪一下他是怎麼想的嗎?我真的挺好奇他的幸運值的。”
衛玠全程黑著臉。如果他知道,他就也不會這麼愁了。如果不是確信蠢蠢的棗哥沒有那麼強的演技,衛玠都要懷疑棗哥是不是也有什麼他們全家都沒發現的金手指,所以才一心想去這兩個郡去實現英雄夢了。
“你祖父沒有替他規劃一下?”
“這是祖父的考驗,想看看棗哥選擇就職地點的眼光。如果棗哥選的還不差,並且他本人真的很想去領略一下那個地方的風光,那就滿足了他,作為把他外調的補償。”
衛玠以前看過很多小說,裡面主角外放,總有一個理論,越窮的縣越容易出成績。
但……其實這是很,呃,怎麼說好呢,很腦洞大開但毫無卵用的想法。
西晉延續的是漢朝的官吏考核制度,是“上計”“監察”“選舉考課二合一”,這三者合一的“仕進位制度”。
全部說就太複雜了,只拿其中的“上計”制度來舉例好了。
“上計”其實就是各地的稅收情況。始自春秋戰國,操作方式大致是這樣的:
各地縣令將該縣的戶口、錢穀出入等編為計簿,呈送到郡國;
郡守(太守)進行彙編後,將賦稅收入的預算一式兩份,其中木券副本送入中央稽核;
稽核透過,木券一分為二,皇帝持有右券,臣下持有左券;
到了年底,等真正收到的稅銀送入中央,兩者一對,官吏一年成績的優劣也就出來了。
再加上正身、勤民、扶孤、修人等民意口碑,三年任期小滿,六年為秩滿,由總和來決定官職的升降。
簡單明瞭。
看上去再公正公平不過。
但實則隱患滿滿,好比年初送上的預收,這其實並不是郡守真正能決定的數字,而是由上面根據一年國家的支出而給各地攤派下來的數字。能完成自然好,完不成也要努力完成。雖然朝廷會根據不同地方的情況,適度斟酌一下要求的數字,可一旦扯上“適度”這種根據人的主觀臆斷來決定的東西,就準沒有好事。
這麼說吧。
一個富裕的郡,能承受的稅收極限(算上各種壓迫盤剝啊什麼的)是100,朝廷一開始要50,後來要打仗了,增加到75,無論如何,郡守都能滿足,甚至對百姓心狠一點,就能超額完成。
而一個窮的郡,能承受的極限只有50,朝廷一開始要40,後來要打仗了,增加到55。
說起來好像還是朝廷對窮郡的照顧,你看,富郡那邊我們增加了25,你們這邊我們只增加15。可那25對於富郡來說不過是灑灑水的小事情,這15卻能逼得窮郡的太守上吊自殺,真的是拿不出一點餘糧。
穿越者金手指開的再大,也不可能今年改良土壤,明年就能收入翻番吧?怎麼著也要個過程,那在不翻番的這些年裡,待在窮縣的穿越者的業績怎麼辦?等穿越者好不容易搞好了,穿越者的任期卻滿了,平調到另外一個郡從頭開始,而他之前種樹結的果子,卻正好被他的繼任者摘走了。
事實上,這種不考慮發展眼光、只看當下的官員業績考核問題,在現代也是充滿了隱患的。
多少地方的官員,都是隻考慮的是他任期內的業績的,為了求快這裡拆一下,那裡拆一下,最後他業績滿了,拍拍屁股走人,卻根本不考慮他走了之後有沒有可能留下爛攤子,畢竟那已經影響的不是他了。而再自私一點的,甚至有可能明明手頭有好專案,一看在自己的任期內完成不了,就擱淺了,因為不想白白便宜繼任者。
這已經算是比較淺薄的,適合衛玠現階段瞭解的了。更多的官場厚黑,拓跋六修都沒忍心講給他。只是在讓他心裡大致有個譜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