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天子本該穩坐龍椅,不要說出現在蕩陰了,他一般連皇宮都很少出。這真的有可能嗎?
武賢法師陷入了沉思,晉惠帝出現在這裡,還真是很有可能發生的事情。
一切的起因,還要從拓跋六修遠去北疆收復鮮卑各部,順便把匈奴揍的哭爹喊娘……之前說起。
名義上,衛玠是被匈奴質子劉聰綁架的。
當這個訊息在洛陽傳開後,就像是點燃了一個裝滿了□□的炸藥桶,朝廷上下、世家內外全都群情激發,甚至還有太學生組織集體請願,是可忍孰不可忍,希望朝廷能夠對匈奴出兵,不要慫!衛玠絕想不到,他可以重要到這種程度。
但是,這就是事實。
對於世家集團來說,衛玠是剛剛興起的海外挖金業務的聯絡人,沒了他,誰也無法確定阿李夫婦是否還會那麼忠心;
對於文人名士來說,衛玠是清談界的未來,綁架衛玠,就是對整個圈子的挑釁,是對文人極大的侮辱,今天他們敢綁架衛玠,明天是不是就要綁架王戎了?
至於洛陽太學的學生,他們倒是沒有什麼利益或者物傷同類的複雜情感,只是單純的想要聲援學長。衛玠幾乎是洛陽太學的一個標識,沒有他,就不會有如今的洛陽太學,每一個太學生都以能與衛玠同窗為榮,自然不甘衛玠被胡人害到生死未卜,他們要復仇!
衛玠的綁架一事,儼然已經成為了一個很重要的社會焦點。
最令人大跌眼鏡的,是藩王們最終也主動請纓,希望能與匈奴一戰。
朝廷上少數的主和派,之所以主張用和平的方式解決這件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擔心成都王和東海王這兩個當時進京的王爺要搞事情。
這兩位王爺也確實是準備搞事情,但再多的事情都可以等,不會比衛玠更重要。
好吧,這是對於極個別的王爺來說的。
好比楚王世子,也好比成都王。
至於其他王爺,他們只是被逼無奈,一臉的寶寶心裡苦.jpg。
成都王,這位晉武帝的幼子,在朝堂上第一次全無保留的馬力全開,針對各個藩王不同的個人特色,逐一擊破。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就說動他們;不能的就激將;如果連激將都不行,那他還有一些黑暗面的手段可以用來威脅。
反正結果就是,成都王只僅僅花了不到半天的時間,就說服了朝中全部領兵的王爺,先放下成見,共同抗敵。
在朝臣中有人擔心朝廷對胡人用兵,會造成洛陽空虛,被“有心人”有機可乘的時候,這些“有心人”們已經主動對晉惠帝上書,表達了渴求與匈奴人一戰的血性決心。一個個真的都跟打了雞血似的,說的那叫一個慷慨激昂、鏗鏘有力,好像你阻止他們去,就是在阻止他們忠君愛國。
東海王振振有詞:“兄弟鬩於牆,而外禦其侮!”
我們內部雖有分歧,但是在外敵來臨時,也會擰成一股麻花,打的那群胡人連親媽都不認識!
別覺得所有藩王都是那麼不明事理的人,哪怕他們真的不懂事,他們也有腦子,懂得唇亡齒寒這個再簡單不過的道理。王爺們內心深處,也都更傾向於先揍的外部的敵人生活不能自理,再解決內部的皇位之爭,反正他們是絕對不會讓胡人趁機佔他們領土的便宜的。
是的,也不知道成都王怎麼煽動的,反正對於當時的很多藩王來說,晉朝已經被他們視作了囊中之物,哪怕當下不是,未來也會是。他們自然要看好自己的東西。
從未有哪一次,司馬家會如此的團結一心。
大臣們也沒有不答應的搭理。既可以不用擔心兵源,也可以趁機收攏一下晉武帝之前分散的太過的兵權。何樂而不為呢?
如果故事到這裡戛然而止,會是個不錯的結局,還很有教育意義。
可惜,現實還要繼續,好景並不長久。
在戰爭初期,藩王們確實展現出了極高的戰爭素養,讓人明白了什麼叫兄弟間的默契。但那些熱血、那些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的過去,在當匈奴人已經不再能構成威脅的時候,分分鐘就原地蒸發了。
過去還恍若就在眼前,藩王們卻已經能毫不猶豫的調轉槍頭,將利刃對準了自己人。
佛道之爭的突然爆發,令京中的局勢急轉而下,打了很多人一個措手不及。朝廷無力召回大量外在的兵力,藩王們也卻紛紛留了一手。
佛道之爭所代表的宗教之戰,其實就是藩王們角力的縮影。對皇帝的發難,支援自己的信仰,趁機打壓政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