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吾心大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熱鬧非凡。

因重華宮剛好在前殿與後宮中間的位置,王又倫要避著皇帝的後宮走,只能在內侍總管衛終的帶領下,挑了一條前殿直往重華宮南側門的偏道走。

又因內庫的位置就在前殿的南部,所以從內庫往重華宮搬東西,走南側門最近。王又倫就剛好遇上了一條長長的,搬著無數箱籠進重華宮的內侍隊伍。

值錢的珍寶,流水似的往重華宮抬。

王又倫想:傳言長樂王一出冷宮,就深得帝心,並不是空穴來風。

也許是箱子太重的關係,一個內宦不小心跌倒,導致箱子傾倒,撞在了後面的箱子上。兩隻箱子裡的東西嘩啦啦散了一地。

平時威風八面的內藏庫使包源,卻像忽然換了個人似的,輕聲細語指點那幾個肇事的內宦,趕緊收拾。

王又倫不著痕跡看了一眼。

灑落在地上的一箱子珠寶,有好幾串龍眼大的東珠,另一箱子是字畫,有幾軸散開了在地上,太遠看不清內容,但看那紙張和軸承,都是幾百年前流行的制式,是有些年頭的古物——皇宮裡的收藏,都是頂好的。

王又倫慶幸,還好這兩天晴了,地上並沒有雨水,不然糟蹋了。他下意識摸了摸懷裡的細棉布做的兩雙鞋……

還不知道合不合腳呢?

能入長樂王的眼嗎?

內侍總管衛終曾捨命救過皇帝,精明能幹,又最忠心,極得天授帝信任,是宮裡第一得意人,又管理整個禁宮的常務。他在宮裡是“爹孃都可以不認識,但一定要認得這位”的人物。所以衛終往南側門一站,像莫西分海,亂糟糟卻詭異安靜的抬箱隊伍,從中間分開。

內宦宮女們分立兩側,垂頭恭敬等衛終帶人路過。

衛終領著王又倫進了重華宮。作為優秀的內侍總管,衛終腳步一貫沒有聲音。他壓低嗓子解釋:“殿下喜靜。”王又倫也下意識也放輕了腳步,秒懂:冷宮長大,早就習慣了安靜到寂寞的環境。

衛終又多叮囑一句:“殿下性子有些……疏淡,丞相多擔待。”

“自然,自然,多謝中貴人提醒。”王又倫知道這個提點已經算是人情,立即道謝。他倒不會看不起閹宦。

衛終笑得似朵花:“不敢當丞相一聲‘貴人’,喚我衛常侍即可。”

大幸皇帝比較英明勤政,朝臣也普遍有點看不起閹宦,所以內宦諂媚弄權的並不多。衛終是天授帝面前的紅人,但也並不能弄權。

不過因衛終也是上過戰場見過血的,在戰場上拼死救過天授帝,雖面白無鬚,卻較之旁的內侍更有英氣和血性,相貌又周正端方,受到的歧視比較少。

朝臣高官是從不屑於內宦為伍的,可大家對衛終的印象都比較好,只因衛終此人有個特點——對天授帝待見的,也就是親切稱字的這種大臣,他都會“與人為善”,提點幾句。

不過這不代表衛終能被拉攏——他是個極其聰明又油滑的人物,他與誰都笑臉相迎,不見倨傲,不與人為難,只與人為善。但他十分謹慎,那一張嘴能說出一大串話,句句說到人心坎裡,讓人覺得通體舒泰又不覺諂媚。

可有腦子的人細細一分辨……你都找不出一句乾貨。

且他這樣處處逢源也不被天授帝猜忌,單憑這點,就說明此人不簡單。

南側門距離合歡殿比較近,沒多遠就走到了。衛終悄聲超前走幾步,迎向一個看起來呆頭呆腦站在那裡的黃瘦小內宦,聲音壓得極低問:“殿下呢?”

和順指了指林蔭之下。

衛終瞬間收聲。

王又倫隨著他們的目光看過去。

在一棵上百年的梧桐樹下,用粗麻繩垂吊了一支大號藤椅鞦韆。鞦韆上盤腿坐著一個白衣人,黑色長髮隨意披散在腦後,清風微拂,髮絲飛揚。他的雙手垂放在兩膝,雙目微閉,極其精緻的五官舒展放鬆。

他靜靜坐在那裡,呼吸綿長,人隨著鞦韆微微飄搖……

陽光穿透樹葉的間隙,斑駁的光影投落在他身上,也隨風吹拂,輕輕悄悄改變光影的形狀……

他彷彿與天地融為一體,又似與周圍區隔開,自成一個小世界。

靜謐安祥,宛如嫡仙。

讓看著他的人也丟開了雜念,這一刻,心緒平靜,只能感受到風拂過髮梢的祥和寧和。

不需要介紹,他就是長樂王。

王又倫從他與老妻極相似的和光同塵的美妙神韻中,看出了一絲微妙的血緣聯絡,立即有了好感。細看,還能看

仙俠小說推薦閱讀 More+
魔尊:人魔之子

魔尊:人魔之子

沒石白羽
關於魔尊:人魔之子: 當靠吸取屍體上的修為,就能提升自己的實力,那是一種什麼體驗?白帝之子白七是一個半人半魔無法修煉的“廢物”。機緣巧合下,學會了“吞天魔功”,此功法不看修行體質,專挑屍體吞噬。白七從此修仙道路上便多了一個“撿屍人”!
仙俠 連載 18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