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上天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一百四十五章
第二天一早,洛杉磯街頭捧著咖啡杯和早餐的行人們第一時間就能收到了《無間行者》的影評,多數人會好奇地湊過去看一眼,因為晚間的電影院正是他們打發時間的好地方,積極的年輕人甚至已經開始發資訊給女朋友:
“過兩天萊昂納多和埃伯特的新電影就要上映了,一起去看怎麼樣?”
“《無間行者》,馬丁·斯科塞斯的新作?”
馬丁·斯科塞斯、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和埃伯特·道森三個名字完全是口碑和質量的多重保障,萊昂納多雖然幾年前也拍過《海灘》那種一言難盡的作品,但從和馬丁·斯科塞斯合作以來,他拍攝的每一部作品都是精品。
一些觀眾喜歡把演員的失利與不會挑劇本結合起來,其實這種想法太過簡單。至少在好萊塢,好導演等於好劇本,馬丁·斯科塞斯和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的作品即使被外界評為失敗之作,但放眼作品出品的一整年,相比較數之不盡的爛片,這些導演的作品也堪稱佳作,劇本自然也不會差。
關鍵在於,和大導演合作的機會不是誰都能有的。
即使埃伯特的事業已經成功到了許多演員可望不可即的程度,但從他出演《白夜追兇》到和馬丁·斯科塞斯的首次合作,時間跨度也達到了5年左右。
至於那些習慣性出演爛片的演員,即使想被大導演挑中,他們也會第一時間被剔除出演員名單。
第一時間,專業性較強的《首映》、《綜藝》、《娛樂週刊》等媒體就為北美觀眾奉上了新鮮出爐的專業影評。
“這是一部有關人性的悲劇史詩。”《首映》雜誌用一句沉重的總結為這部電影奠定了基調,“科林和比利都是悲劇角色,科林投奔了卡斯特羅,可警方除之而後快的黑幫老大竟然是fbi的線人,這個身份讓科林之前所有的告密和偽裝都成了笑話,他只能陷入了自己身份被揭穿的恐慌之中。”
“比利呢?他希望成為一個正直的、走在陽光下的警察,但是陰錯陽差,他只能成為一個不知前路在何處的臥底。他離成功只有一步,但最終,他只能裹挾著對這個世界的無奈離去。”
“在觀眾眼裡,比利是個可憐的好人,科林也是虛偽的壞蛋。可他們最終都死了,卡斯特羅也死了。馬丁·斯科塞斯用巧合、碰撞和暴力向我們展示了人物的不同人生,而且這個悲劇還具有宿命性。科林為從小培養他的卡斯特羅服務,沒有錯;迪格納姆利用比利的糟糕身世抓住卡斯特羅,這是警察必須的責任,也沒有錯;甚至科林最後刪掉比利的資訊,隱藏自己的秘密,從他的角度來說,這也不是錯。”
“那錯的是誰呢?”
“這只是一個普通的警察故事,有黑幫,有暴力,和別的警察故事似乎沒有什麼兩樣,但馬丁·斯科塞斯從來不願意講一個簡單的故事,他總是以他的手法衝擊觀眾內心,我們同情比利,我們抱怨卻又可憐科林,可我們卻沒有任何方法拯救他們的宿命。”
《綜藝》雜誌同樣以獨特的視角分析了《無間行者》這部新作,它的角度並不似《首映》那麼悲觀,它著重從港版《無間道》和美版《無間行者》對比的角度來評判這部電影,雖然在字裡行間也提及到了電影人物的宿命問題,但《綜藝》更側重於對比利和科林身世和命運的思考。
從某種層面上來說,科林和比利可以代表一部分美國人。他們出生於罪惡的貧民窟和妓/院,終極一生都在嘗試著掙脫泥沼,多數人失敗了,只有極少數人才從黑暗中站起來,實現了自己的新人生。可是這樣的人真的太少太少,以至於每出現一個都會成為美國勵志故事畫冊中非常重要的一員。
《芝加哥太陽報》則為這部電影打上了4顆星的評價。近些年,與這家報紙合作默契的著名影評人羅傑·埃伯特一直在與自己的癌症做鬥爭,尤其在近期,他的病情更加嚴重了一些,雖然羅傑承諾並不會放棄自己最愛的電影工作,但許多支持者卻對他的病情保持著憂慮。
羅傑雖然不在,他的繼任者卻保留了他打分的風格,對《無間行者》的評價也保持著客觀。
“一部看似老套卻充滿新意的電影,兩個不似臥底的臥底。”《芝加哥太陽報》的影評欄這麼寫道,“相信我,這部電影如此不同,馬丁·斯科塞斯保留了他一貫的犀利,至少在他的作品中,我們不必擔心被惡俗的警察抓小偷世界大和諧的畫面噁心到,也不用擔心自己因為警察的愚蠢而損失掉幾根寶貴的頭髮。”
“馬丁·斯科塞斯改變了我們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