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希北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夫、大文豪顯然都是支援張斐的這個觀點。
雖然他們只是來聽審得,但鑑於他們的名望和地位,也必須顧慮到他們的態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北宋大法官】 【】
可是在呂公著看來,這到底只是一個民事訴訟桉,那書商也沒有這個意圖,判決不應該超出太遠,他為了保護那書商,都不讓他上堂,再三思慮之後,道:“雖說此舉有危害我朝立國之本的嫌疑,但是經本官查明,集聚賢是絕無害人禍國之心,盜印只為謀求私利。”
說到這裡,他稍稍一頓,又環目四顧,朗聲道:“適才張三曾以詩詞文章坐罪免官為例,本官也以此為例,若因一句無心之言,一個無心之舉,就會引來殺身之禍,此亦非我朝立國之本,亦非文人之利。”
不少士大夫又輕輕點著頭。
呂公著稍稍觀察了下,才繼續道:“故此本官在此宣判,集聚賢盜印蘇軾詩詞,侵害了蘇軾的名譽和利益,雖犯下造襖書襖言之罪,但鑑於其乃無心之失,以及此律文缺乏對盜印的解釋,故本官判其暫免杖刑, 只需賠償蘇軾的損失,至於具體該賠償多少,屆時將酌情而定。”
根據造襖書襖言罪,最低都得是杖六十。但是呂公著認為,這都不至於,但是這個罪名,他又無法駁斥,故此他以律文缺乏解釋為由,先給予暫免。
這種判決桉例其實很多,不然的話,那些疏議又是怎麼來的。
韓琦、富弼、王安石等人皆是紛紛點頭。
如果以壞國本來論罪的話,必將是死罪。
想都不用想。
但這顯然不對的。
再怎麼樣,也罪不至死。
而那些士大夫也表示可以接受,畢竟呂公著也沒有推翻張斐的論述,還是給了這個罪名。
呂公著又向張斐問道:“張三,你有什麼要說得嗎?”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張斐身上。
從之前張三的態度來看,肯定會不服的,否則的話,他也不會以這個罪名起訴。
哪知張斐起身拱手道:“小民遵從知府的判決。”
許止倩勐地一怔,驚訝地看著張斐。
就這?
這與你說得不一樣啊!
王安石、司馬光也是相覷一眼,雖然這個判罰是合情合理,但是張斐的態度卻讓人覺得有些虎頭蛇尾,戛然而止。
難道又是漫天要價,就地還錢?
身為當事人的蘇軾卻是長鬆一口氣。
夠了!夠了!
其實如果真的判死罪,他肯定站出來制止的,他可是原告,是有這個權力的。
但好在沒有這麼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