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仨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夕陽下。
移民郵輪也緩緩停靠在戈壁城的人工湖中。
被朋友叫起來的胡盧,正在甲板上,看著大運河與尼羅河交叉而過。
從甲板上眺望,尼羅河彷彿一條碧綠色的絲帶,漂浮在陸地之上。
而大運河則彷彿一道海藍色的利箭,筆直地穿透尼羅河下方。
“好龐大!”斷指嘴巴微張。
考德翁布運河樞紐工程確實非常龐大,那兩座架空橋船閘,加上另外兩條溝通尼羅河和南部運河的上下船閘,讓人有一種渺小感。
儘管架空橋還沒有建設完成,但從上面行走的施工人員,就可以感受到,這這個工程究竟是多麼龐大了。
人類行走在上面,就如同螞蟻在一棟大別墅中那樣。
郵輪拋錨固定之後,大約1400名移民在當地人事司的帶領下,陸續離開了郵輪。
此時郵輪還剩下大約3000人。
與此同時,郵輪也在戈壁城獲得了各種補給,包括新鮮的蔬菜水果和牛羊肉。
“阿盧,要不要下去逛一逛?”斷指躍躍欲試地問道。
“下去?也好。”胡盧點了點頭,他也想念陸地的厚實感,這十幾天的坐船,讓他雙腳走路都彷彿踩在棉花上,總有一種輕飄飄的感覺。
和自己所在的小隊長申請之後,倆人就被允許下船。
帶著幾十塊錢,倆人就下了船。
港口區域並沒有多少人流,直接用員工卡刷了一輛電動摩托車,倆人開著電動摩托車,從港區進入商業區。
十幾分鍾之後,他們就來到了商業區。
倆人沒有去找餐廳,因為這個時候剛好是下班高峰期,很多人都會在這個吃飯,現在餐廳肯定爆滿。
他們又不餓,沒有必要去擠。
而且倆人也不知道這邊的消費水平如何,如果太貴了,那他們會選擇回船上吃免費的套餐。
走街上,本地人的比例不小,但同樣是移民的人也很多。
至於如何判斷本地人和移民,其實非常簡單,以為人種特徵很容易判斷,特別是五官柔和的東亞人種,和當地明顯的西亞人種,一眼就可以看出來。
路過了好幾個街邊餐廳,斷指有些好奇:“好奇怪,為什麼這邊的米飯反而比大餅更受歡迎?”
胡盧也發現了這個現象:“確實挺奇怪的,我記得培訓的時候,教官說埃及人主食是大餅和麵條。”
而倆人看到的情況,卻和教官描述的埃及有些不一樣。
其實他們的教官並沒有說錯,在戈壁城不遠處的考德翁布城,那邊的主食就是大餅和麵條。
他們只是將戈壁城以為是傳統埃及地區,才會產生這種錯覺。
其實考德翁布那邊,普通人吃大餅和麵條的比例也在減少。
原因非常簡單——經濟利益決定了消費形式。
現在整個埃及區的大米生產量越來越龐大,加上智人透過移民,將東亞、東南亞和南亞的飲食習慣帶過來。
很多之前在尼羅河河谷平原搞小麥種植的農戶和農場主,發現搞經濟作物更賺錢,就大規模改種經濟作物。
用淡水耕地種蔬菜水果,然後購買便宜的調製麵粉和海稻大米,這就是很多人的選擇。
畢竟本地天然小麥粉的生產成本明顯高於調製麵粉和海稻大米,那些收入不高的普通人,可以用腳投票。
不習慣吃大米?
不會學習嗎?智人的網際網路公司有專門的美食app,有大量廚藝教學影片。
就算不會做煲仔飯、蛋炒飯、手抓飯之類,咖哩飯和白米飯總會吧!
更何況,還有大量私營餐廳會主動學習。
沒有錯,埃及是存在私營企業的,這主要是集中在服務業和手工業上,這也是智人修改了以前的吞併方案,改為逐步蠶食。
很多比較傳統的中老年埃及人,就是這些私營企業的主力。
而埃及年輕人卻很少從事這方面。
原因也非常簡單,老人觀念很難轉變,他們還是想維持以前的生活模式。
而年輕人卻不一樣,傳統餐飲業和服務業的勞動強度太高了,產值卻非常低。
很多小餐廳的繼承人都不想幹,小餐廳現在很難請到普通員工,這導致他們只能使用家庭成員作為員工。
幹過餐飲業的人都知道,這其中的各項工作也是非常麻煩,採購、備菜、清潔、服務之類,工